加强大黄鱼品牌管理,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区政协课题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蕉城在线    更新时间:2004-10-14 11:15:17

 

新华网蕉城在线
  我区濒临著名渔港三都澳,海岸线长102.6公里,海域面积2.67万公顷,是大黄鱼主要的产卵区和繁殖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大黄鱼养殖的条件。六、七十年代千帆竞扬官井洋,由于“敲诈”式的作业方式使大黄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昔日繁荣已成了久远的回忆。随着九十年代初大黄鱼人工繁殖技术突破,大黄鱼养殖业在我区迅猛发展起来,海水育苗室从1996年的20余家发展到目前的200余家,网箱养殖也从5000箱发展到12万箱,我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2003年全区水产总产量达13.05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11.9亿元,占蕉城区大农业产值66.7%,其中大黄鱼总产量达1.57万吨,产值达到3.14亿元。海上饵料、饲料市场日交易额约100多万元,大黄鱼产品日高峰交易量达100吨,交易额300万元,网箱养殖带动了饲料、交通、运输、电信、餐饮、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仅运输业一项,三都镇全年货运输量约300万吨,现有载客快艇60多艘,年运营收入700多万元;活水船200多艘,年运营收入1000多万元。目前直接从事网箱养殖人员8000人,间接从事网箱养殖业人员达10万人。水产加工企业12家,年创汇2600万美元,其中永留、岳海等四家企业出口创汇611万美元,占全区对外贸易出口总值33.8%。大黄鱼养殖已成为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创汇产业,大黄鱼也成为闽东的标志性的特色农产品。 近年,全国第一个海上鱼排党支部,全国首个海上警务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一个个全国之最更让三都澳大黄鱼名扬海内外。
  但是在这一系列令人骄傲数字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严酷的事实。大黄鱼作为原产地优势的行业,本应具有较高的利润,近年却屡屡遭遇挫折,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由于外地客商恶意压价,市场波动大、利润微乎其微,大部分育苗户、养殖户、经营户亏本,注水大黄鱼上市被媒体曝光后,在消费者及客商中造成极坏影响,闽东大黄鱼品牌信誉一落千丈 ,定单急速萎缩,严重地威胁到我区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区推行“海洋强市”、“海洋兴市”的战略目标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课题组的委员深入企业、养殖户、有关乡镇进行调研并走访相关部门后,发现该行业存在以下几个刻不容缓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优良苗种覆盖率偏低,种质退化严重

  优良的种质是一个品牌赖以生存的首要基础,但我区发展大黄鱼养殖十多年来, 人工育苗的亲鱼均来自同一种源的人工养殖鱼,累代养殖、近亲繁殖,出现性成熟早、抗病力减弱、生长缓慢、个体小、肉质不鲜美等种质退化现象,现在的“大黄鱼”已不再是原先意义的大黄鱼了。同时,过早超量使用高效违禁抗菌素,使大量病菌产生耐药性,造成大黄鱼网箱养殖期间病害防治十分困难。去年夏天我区就出现网箱养殖鱼苗因病因不明,常规的防治措施难以解决而大面积死亡,今年也不例外。同时出于对病害风险的担心,近几年绝大部分育苗户普遍提早出苗,使得苗种成活率不到20%-30%。种质退化造成的损失已不容忽视,种质改良课题研究已迫在眉睫,应引起政府重视,否则大黄鱼这个品牌的前途令人担忧。

二、生产环节管理混乱,有法难依

  表现在:其一,海水育苗室及网箱养殖长期存在无序、无度的盲目发展状态。1996年我区育苗室仅有20余家,1998年也仅有50余家,1999年126家,到2000年达到260家;网箱养殖1996年5000箱,1998年2.8万箱,1999年4.5万箱,到2000年10.9万箱,2003年达到12万箱。虽然两者几何式的增长使得我区水产养殖业得以驶上快车道,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销售市场有限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必然导致一哄而败,2003年的鱼价及今年的苗价狂跌至成本价以下,造成养殖户与育苗室90%的亏损就是最好的例证。其二,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成千上万的网箱连片放置,密集于某一避风水域,通道少而窄,造成水流不畅,大量污物、淤泥日积月累,“海底上升”, 海水交换率小,水质恶化,病源体数量急剧增多,一些原来在池塘等净水环境中出现的车轮虫病、刺激隐核虫病等寄生虫病,现在却在海区网箱中流行,死鱼事件不断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虾姑港沿途六个村庄渔民代表反映,由于港内的网箱过于密集(两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养殖了4到5万网箱),水流交换能力弱,缺氧死鱼的现象频发,且广东人在港口的潮水入口处大规模的养殖及三天两头的大剂量消毒使得这一现象更为严峻,今年所放鱼苗基本全军覆没,成鱼价也因此狂跌一半 ,渔民损失高达1500万元。其三,饵料销售市场管理薄弱,造成饵料价格不稳、品牌杂乱、品质下降、渔药滥用,甚至有些不法商人在饵料中使用福尔马林且明目张胆地短斤少两,欺行霸市,也无有关部门过问。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长远科学规划和严格的准入制、地方法规制定滞后及有关部门疏于管理、执法不力所致。1999年我区出台《关于加强浅海水产养殖的管理意见》,2001年组织有关部门对我区海洋功能区划进行论证,大黄鱼产业的规划去年才完成,至今因各种原因还仅是纸上谈兵。而育苗室的管理虽有1998年省人大颁布的《福建省重要水生动物苗种和亲体管理条例》,但由于缺乏协作,实际上变成无人管理或无法管理。

三、养殖生产基础条件较差,配套程度不高

  与渔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厂化养殖场、原良种场和苗种场等的生产条件普遍存在标准低、设备落后的问题,影响了对病害、水质环境和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目前我区12万箱网箱几乎都是4*4*4的木结构小型网箱,虽造价低廉,制造方便,易于普及推广,但抗风浪能力相当差,使用年限短,且小型网箱养殖大黄鱼因生长空间小,局限于近岸,水质不佳,品质受到很大影响。虽然我区于2002年引进了4组10*10*8米的抗风浪深水大网箱,但由于一次性投入成本高等原因,至今无法得以很好推广。

四、养殖海区环境因子恶化,海域监测不力

  养殖海区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区海水养殖发展的一大因素。天然良港三都澳纵深21海里,浅海面积达1.76万公顷,是我区网箱养殖的主基地。近年随着港内网箱养殖数量的急剧增加,投放饲料不科学,大量残饵沉积海底,虾姑港海区海底残饵淤积已达4米之厚。根据福建省海洋污染基线2001年调查报告显示,我区的无机氮、磷酸盐、总磷、总氮均已超标,特别是活性磷酸盐在7月超标42.9%,11月超标100%;无机氮7月超标28.6%,11月超标85.7%,海区已呈富营养化,且官井洋海水中的类大肠菌数量为30-430个/每升,其海域水质中的类大肠菌数已超过贝类养殖水标准。近两年随着海上从业人员的增多及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生活垃圾直接排放海面,造成了海水污染日趋严重,极有可能引发赤潮。污染的治理已刻不容缓,而对此问题的解决我们的政府部门却显得束手无策。

五、产品科技含量低,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科技是品牌持续健康发展的推进器,科技含量不高是我区水产加工食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区的大黄鱼以保鲜销售为主,本地加工生产的还不到10%,且大部分停滞在腌制、烘烤等初加工阶段,我们只扮演原材料产地的角色。本地大黄鱼90%原鱼销到上海、江苏等地,经过再加工、深加工后价格一跃数倍,如果我们能把这部分产品的附加值赚回来,养殖业是不愁没有发展后劲的。浙江象山县就因为研制成功大黄鱼脱脂加工技术,不仅使象山的养殖大黄鱼身价倍增,同时也挽救了正处于低谷的大黄鱼养殖业。玉环县依靠科技创新,开发成功加工产品甲壳素(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出口日本、美国等,其开发生产的甲壳素产品是浙江省的优质产品和全国名牌产品。平阳县则大打有机生态大黄鱼的文章以抬高身价,而我们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绿色食品申请上,仅岳海一家2003年申请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广大的养殖户对此更是知之甚少,更别提在养殖中予以重视。养殖户大量施药也使我区大黄鱼在出口中因金属、药物、药残超标而过不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质量检验关,也被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拒之门外,成为国内外“绿色贸易壁垒”的牺牲品。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养殖生产者的质量意识不高,有关部门对养殖过程中滥用渔药和饲料中添加违禁成份的现象监控不力。而科研经费的严重不足,科技设施的严重匮乏,科技人员的不到位及科研基地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监控无力的主要原因。目前世行有380万元的低息贷款因担心贷款安全而躺在财政的户头上,无法得到有效地利用,如何充分利用这笔贷款更有效为大黄鱼产业的壮大服务,是政府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六、水产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品牌意识薄弱

  目前我区大黄鱼养殖、生产加工企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极低,使得质量标准控制无法有效实施,价格无法有效控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无法提高,带动辐射能力弱。大黄鱼产业要发展壮大最终出路就是上规模,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走产、供、销一条龙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模式。闽东大黄鱼产业至少需要五、六家年产值上亿元的大黄鱼加工、养殖龙头企业来带动,大黄鱼价格才能稳定。目前我区上千万元的企业也就岳海、夏威、永留、川晖等几家,屈指可数,更不要说上亿元的企业了。品牌是质量、信誉的标志,驰名品牌是高市场占有率、高信誉度的集中体现。近几年我区随着大黄鱼的快速发展,也注册了一些商标,如川晖、岳海等,但总体规模小,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标志性的品牌,品牌的效应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在原有的卖方市场时这一缺陷并没太大影响,但转为买方市场时,在外销经营者恶性压价,利润所剩无几,个别不法商贩采取给大黄鱼注水、给大黄鱼添加“染色剂”、短斤少两等恶劣手段牟取非法利润时,如没有显著的商标区别及严格的相关行业标准,整个行业也将象金华火腿一样,因个别假货的冲击在媒体曝光后而面临灭顶之灾。重点扶持一两家龙头企业,提升其品牌知名度以及加大打击注水大黄鱼工作力度,应是今后我区职能部门工作的重点。

七、行业协会、海上社区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对一个地方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它在国际商业舞台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温州的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反倾销应诉等方面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很好地推动了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其经验值得借鉴。随着渔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区也先后成立了大黄鱼养殖协会、蕉城区渔业商会、海上社区等社团组织,但因各种因素其功能都未得以充分发挥。与其他地方的协会相比,我区的行业协会存在着先天不足:会员覆盖率低,代表性欠缺,成立时间太短,难以得到各方信任与支持。大黄鱼养殖协会会员主要以平潭养殖户为主,本地养殖户并不认可,且平潭人大多因投资的转移而撤离我区,其协会会员所剩无几,自然无法起到带头作用。蕉城区渔业商会于去年才成立,现有会员108名,但由于成立时间短,一时难以形成合力,还无法起到行业领头羊的作用。海上社区刚成立时以征收海域使用金为主要工作,注定其角色的尴尬,群众对它的服务性普遍持怀疑态度,更别提对它的拥护。协会分散、运作机制不健全、运作质量不高以及政府部门如何转变职能向行业协会放权(如原产地标记注册证管理、质量监管、资质审查、标准制订以及海域使用金征收等,同时政府在出台相关行业政策规定能否也委托具体一个协会征集各方意见,以便使规定或政策更切合实际且公平合理)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区行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

八、产业发展软环境不宽松,服务不到位

  软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奠基石,优越的软环境可以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区的软环境建设还不尽如人意。政府原先承诺的一些促进水产业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如引进一个企业给予奖励金、扶持深水大网箱补助金等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都未得到落实。 每年的大黄鱼节本是宣传提升品牌效应的大好时机,可政府似乎更关心房地产等其他政绩项目,对此行业关心甚少。而我们的有关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不到位,多头管理,相互扯皮。在调查中许多企业反映,他们一年中只有工商行政管理与税务部门同志上门服务,而他们希望知道的如龙头企业应具备什么条件及如何申报?企业进出口权有否限制及如何取得?国家对中小型企业出口退税政策有那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及如何取得认证?这些相关问题,我们的相关部门却从没上门服务,造成了企业与政府的脱节,国家的有关政策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在此次的调查中许多养殖户对海域使用金的收取表示关注,他们反映霞浦、福鼎、浙江都未开始征收,而我区为何先行征收,且执法过程中态度粗暴、执法不公(执行标准不一且征收不透明),由此造成今年使用金征收难度加大。
  海域使用权益争议、海上纠纷近年时有发生。由于浅海滩涂使用价值的提高,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或一些原有的矛盾日渐突出,村与村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对交界地拥有权问题各持己见,纠纷越来越多,个别地方甚至发展到持械相向,因而也引发了海上生产秩序、海上纠纷不断等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将影响水产业的发展和渔区的社会稳定。如此次的虾姑港就涉及6个行政村6000余人与广东客商的利益冲突,如今矛盾已十分激烈,政府对此若不及早采取措施,事态极有可能变得不可收拾。   
  总之,由于大黄鱼在我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其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需要政府认真对待,积极采取措施,重点扶持两三家龙头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大打击注水大黄鱼工作力度。同时加大大黄鱼科研投入,建立科研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换,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提高服务质量,新闻媒介应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只有这样,我们的闽东大黄鱼品牌才能巍立不倒,我们的地方经济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执笔:陈锡坤、张平)

 

 

 

  分    发: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区政协正副主席、
  区政协常委;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海洋与水产局、
  区政协机关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