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言献策谋发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闽东日报蕉城新闻    更新时间:2007-2-7 11:03:34

 

新华网蕉城在线
  在蕉城区政协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共收到提案102件,其中民主党委、人民团体提案28件。本届大会上,民建、民革、民盟、农工等民主党派分别作了大会专题发言。各民主党派的专题发言围绕提升蕉城区域经济实力、旅游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城乡卫生教育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并从多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本期《本周关注》撷取各专题发言要点进行解读。

提案解读
民建蕉城区支部
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背景
  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增收后劲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劳动力素质偏低,外出就业难度大;发展经济缺乏有效手段,措施难以根本落到实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为“三农”发展提供较好的服务;村容较差,卫生、环境难改变;自我服务组织发育缓慢,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建议】
  规划先行、试点起步、稳步推进的原则
  遵循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适度集聚、节约用地的原则,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步步实施”的指导方针。尽快出台《蕉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纲要》,注重全区规划的整体性和统筹城乡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积极引导耕地逐步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逐步向工业区集中,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农房建设逐步向中心村集中,形成科学合理的功能区和空间布局;严格执行规划,加强区、乡两级人才培训,提高村镇规划水平,坚持“一张图纸管到底”。

  结合区情,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目前我区的切入点应该是村庄整治和迁村并点工作。
  在开展村庄整治方面。按照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在推进抓好迁村并点方面,坚持“发展建制镇,建设中心村,小村并大村,三百变两百”的战略构想,结合造福工程,充分利用我省在“十一五”期间的优惠政策。依靠经济推动建制镇发展,依靠土地置换推动中心村建设,推进镇村向规模发展、住宅向高层发展、环境向生态发展、管理向社区发展、设施配套向城市看齐。

  落实措施,燃起新农村建设的激情点
  实施“整合资金工程”,“集中财力办大事”。利用我区作为省定5个试点县区的机会,尽快研究制定了《蕉城区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明确支农资金重点投向,通过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支农资金,形成合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实施“素质阳光工程”和“社会保障工程”,进一步提高新农民素质,特别是班子的素质。进一步科学指导,注重多予。尽快建立起区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实施“农村基础工程”,进一步改善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力争用五年时间全区实现乡村道路等级化、路面高级化,全面建设279个行政村供水工程;继续实施“六千”水利工程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发展工程”,进一步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加强蕉台农业合作,考虑制定实施蕉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工业企业向农村、山区梯度转移,商贸企业向农村、山区覆盖;围绕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同时开展“巾帼扶贫”工程。

区政协委员深入农村,服务三农

提案解读
民革蕉城区支部
理顺体制 推进村镇建设

  【背景】
  目前我区村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投入不足。从我区目前村镇建设现状来看,各乡镇旧村改造基本没有开始运作,新村建设资金不足。此外,市管乡镇的村镇公用事业缺乏相应投入。城南、金涵、漳湾村建管理权限上收到市里,按照相关政策、法规规定村镇公用事业理应由市里负担,但是市里却没有相应的投入,极大地影响了三个乡镇村镇面貌的改善。
  体制不顺。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规划区范围也在不断向周边延伸,目前城市规划区范围涉及到的乡镇有城南、金涵、漳湾、七都、飞鸾、三都,属于城乡结合部。历年来,这些乡镇的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均由区建设局村建站管理。2002年底,市规划局向区建设局发函,要求区建设局停止对金涵、城南和漳湾辖区7个村庄的农民建房审批,并将审批权收归城乡规划局管理。由于市规划局刚成立不久,对村镇规划及业务管理不熟悉,乡镇和村庄路程远、范围广,且工作人员少,难以管理到位。城乡结合部管理空白的存在,造成该区域违章建房数量上升,对区村建站开展其他乡镇的村镇建设工作也造成影响,加大了管理难度。
  规划滞后。从目前已完成的乡镇总体规划来看,由于规划单位对基层情况的了解不够,不能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村镇建设的近中远期目标任务,规划目标与现实条件结合不够科学,对乡镇的地域特色不够突出,规划中照搬照抄的现象较严重。

  【建议】
  加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提升发展动力
  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多渠道争取落实“以市带区”体制,要求市里以“市区一体,以市带区”为指导思想,加大对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市、区利益共享的财税体制,积极争取转移支付补助,提升区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能力。区政府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农村水利等对经济具有长效带动作用的基础设施要加大投入。要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将完善小城镇和村庄基础设施纳入目标,争取市骨干市政公用企业接管市管乡镇的村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为市管乡镇的村镇配套建设自来水、排水、垃圾处理、体育活动等必要的生活设施和绿化、园林、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公益设施,推动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进程。
  理顺村镇建设的管理体制,保障健康运作
  村镇建设管理体制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市、区体制尚未理顺和没有落实到位的问题。为此,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落实该项规定,把金涵、城南和漳湾辖区的农村个人建房划归蕉城区村建站管理,使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在这些乡镇村庄能够衔接并步入正常运作轨道。
  区村建站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在岗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本着服务基层的精神,继续做好乡镇区域房产证办理工作,推动村镇建设规范化管理。另外,各乡镇分管领导要加强对村镇建设工作的领导和与村建管理部门的工作衔接,使村镇建设的规划、建设、管理等任务落到实处。
  抓好新一轮村镇建设总体规划,指导村镇建设科学发展
  要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要求,坚持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独特性。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小城镇规划的科学性和独特性,形成“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特色。
  赋予新农村建设倾斜政策,推动村镇建设加快发展
  要赋予乡镇更加灵活自主的发展权限。积极为乡镇争取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参照省里的政策,制订出台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促进乡镇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在乡镇工业项目引进和乡镇布点工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上,要给乡镇更加优惠的政策和各种倾斜。
  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理念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霍童等条件较好的建制镇为重点,抓好小城镇建设,增强中心城镇对周边乡村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具备开展新村建设条件的乡镇,在用地指标分配上给予倾斜扶持。同时,加大对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捆绑使用涉农项目资金以及造福工程政策资金,加快实施农村水、电、路、沼气、通信等“五通”工程,完善服务功能。   

提案解读
农工党蕉城区委
用龙头项目带动旅游业发展

  【背景】
  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业做为推动蕉城发展的五大经济之一,确定了“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八年立支柱”的发展目标。编制完成了《蕉城区旅游发展策划》、《霍童国际生态养生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斗帽岛整治详细规划》、《支提山华严寺环境建设详细规划》。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共签约了“三都澳海上天湖会议中心”、“支提山佛道文化部分景区开发”、“三都澳青山岛旅游开发”等9个项目,总投资4.89亿元。

  【建议】
  通过项目带动蕉城区域文化的挖掘,达到树立品牌,确保“三五八”目标实现。
  确保龙头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旅游产业规模的形成。三都澳海上天湖龙头项目是会议中心。该项目已完成岸线审批,海域使用环境保护通过省级评审,海域使用工程可行性通过第一轮评审,陆域红线图通过市规划局预审。集中力量,协调好部队及市规划委员会尽早审批陆域红图,争取2007年上半年动工建设。
  着手青山岛旅游开发项目详细规划和景区前期建设工作。开发霍童省级风景名胜区。发挥白水洋品牌联动效应,充分发挥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文化名镇、国家重点寺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广泛宣传,尽快产生旅游效益。开拓思路,开展“佛国仙都”龙头项目《支提山佛道文化景区》项目前期工作,促成项目动工建设。
  形成霍童溪流域产品,对接白水洋。我区八都、九都、霍童、洪口是宁屏公路“白水洋”黄金线路的必经之路,挖掘文化、建设项目,培育名牌,形成与白水洋资源互补、客源互流、市场互动的产品已迫在眉睫。
  加强领导,大力营造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氛围。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发展旅游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区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抓好对旅游业改革和发展的服务、协调、规划工作,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旅游意识,通力协作,形成加快建设旅游主导产业的合力。加大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对旅游项目用地给予政策支持。

组织文化、科技下乡

提案解读
民盟蕉城区委
突破发展瓶颈促进城区教育协调发展

  【背景】
  学校布局不合理。城区现有的中小学校相对集中在老城区八一五路的南北线上。如今,随着中心城市的面积已经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加,老城区学校密集,新城区学校稀少的状况已不适应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城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校园面积偏小。城区现有区属中小学普遍存在校园面积不达标的情况。如蕉城四小是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比照省颁标准校园面积缺少23923平方米。宁德五中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比照省颁标准校园面积共缺14577平方米。
  由于校园面积不足,导致班生规模超标,许多学校缺少独立的专用活动场地,学校大门前通道狭窄,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办公场所狭小简陋,直接影响了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
  班生规模过大。班生数过多造成课堂纪律难以维持与把握,合作学习后的反馈难以操作,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师的积极性受影响。再则,由于班生数过多,课堂声浪的干扰,许多教师都得戴着扩音器上课,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身心疲惫,长此以往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备受影响。

  【建议】
  旧城改造中应规划预留教育用地,用于改造、扩建城区原有的中小学校。
  对于蕉城四小,可逐步压缩办学规模,一方面减少学生数和班级数,一方面向东面扩展学校用地(深度50米,宽度100米),作为学生运动场地,给四小带来发展空间,还可以拆掉学校南面一幢旧楼,扩建综合楼1幢(1800平方米)以作为教学教研的场所。再如宁德五中,鉴于目前校园周边被居民住宅环绕,学校已无拓展的空间,建议区政府向市政府积极争取在市教师进修学院异地搬迁之后,将学院原址划给五中,扩大五中校园面积。宁德十中也应通过征用该校西边的几座民房(约2000平方米),用于建造学校礼堂之用。
  科学规划新城区的教育用地,以适应新时期城区教育的发展需求。为此,建议区政府要及早预征教育用地,以备增设中小学之用。尤其要在东侨区域新建一所30亩以上,能容纳40个班级,有综合楼及各种专用教室的中学。同时在城南镇古溪村预留教育用地,以备今后古溪、歧头、塔山及将来汽车南站周边的学生入学之用。
  拓宽办学渠道,积极鼓励民办学校由机遇性竞争向实力性竞争转型。
  按照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投入共担的原则,建议区政府积极争取市政府及东侨开发区对城区教育经费的投入,用于扩建、新建中小学校,共同促进城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同时吸纳民间资金,增加对城区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以缓解公办学校的压力。    □ 本报记者 林峰 实习记者 杨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