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胡苏阳)4月13日,环境哲学与新质生产力赋能宁德天山绿茶座谈会在金海湾大酒店成功举办。来自全国茶业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界及蕉城茶企代表齐聚一堂,为蕉城天山绿茶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座谈会现场茶香四溢,学术研讨氛围浓厚。嘉宾们以茶为媒,围绕环境哲学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深度解析蕉城天山绿茶的生态禀赋与文化价值。针对当前中国茶产业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蕉城天山绿茶面临的品牌知名度亟待提升、市场定位需精准锚定等关键难题,与会嘉宾们从产业规划层面、品质提升路径、品牌推广策略、市场拓展方向、多元发展布局、技术赋能方案六大维度提出系统性发展建议。同时,会议倡议建立“政产学研用”长效协作机制,通过跨学科智慧赋能,助力蕉城茶产业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实现突破式发展。
蕉城区政协副主席黄尚晃受区委、区政府委托,参加座谈会并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蕉城区聚焦“一茶一鱼”与“锂想蕉城”战略,推动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其中蕉城天山绿茶以“四气”特质成为乡村振兴“金叶子”:其根植亿万年沙砾土壤,保留商周古菜茶种质资源,以“不打农药、自然滋养”的生态种植守护“地气”根基;高海拔云雾气候孕育出独特花果枞香,成就“仙气”滋味;自南北朝起的千年贡茶历史与现代科技结合,50余项国家专利赋能品质升级,传承“贵气”基因;23万茶农在全产业链58亿元产值中增收致富,“两带一区三园”茶旅融合格局不断推进,让“福气”惠及民生。
当前,蕉城区正以“四气宝藏”为基,推动茶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计划共建“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心”,推广“茶林共生”生态技术;构建数字监测平台实现生态资产交易,提升茶叶优品率至85%以上;复现古代茶文化场景,开发茶主题文旅体验,推动品牌标准化、国际化;探索“企业+合作社+茶农”利益联结机制,打造“茶乡微度假”集群,持续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本次座谈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茶文化工作委员会、《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哲学的绿色动能研究”课题组、福建省茶叶学会主办,宁德市蕉城区茶产业发展中心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