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影像 >

来漳湾小镇 赴一场心灵之约

2025-04-09 15:42:14 三都澳侨报

当你想逃离城市的快节奏

又不想挤进人山人海的网红景点

或许漳湾小镇会给你答案

它没有精致的滤镜

却能用滩涂上的晨光、造船厂的木屑香

码头边的鱼市……

让你重新理解什么是“刚刚好”的生活

来漳湾不用刻意打卡

这里的海自带生活脚本

清晨5点,滩涂被潮水刷成一面镜子

戴斗笠的渔民弯腰捞蛏子、追弹涂鱼

白鹭扑棱着翅膀

在他们脚边抢“漏网之鱼”
 

漳湾的渔村

是这片土地上最鲜活的风景线

南埕的空中长渠如生命之河穿村而过

鳌江港湾里渔船

挨挨挤挤排成“海上胡同”

横屿的石头房子墙上还留着贝壳、海螺

……

等到傍晚

归港的渔船把夕阳染成金色

空气里柴油味混着咸腥气扑面而来

码头边的鱼贩子抄着本地话喊价

不用滤镜,这才是海边小镇本来的样子!
 

别光在博物馆看福船模型

漳湾造船厂里

匠人正用千年传承的

“水密隔舱”手艺造真船

漳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发源地之一

古老的造船技术以“隔舱不沉”闻名

其中的玄机藏在每一处榫卯接缝里
 

一艘艘按 1:1 复刻的福船模型

静默停泊在馆内

这些所谓非遗不只是标本

而是流淌在匠人血管里的潮汐

你看那正在建造的新船龙骨

分明还带着海上风浪的呼吸

漳湾人吃海鲜

讲究“从海里到锅里不超过三小时”

早上9点的码头鱼市

刚离水的带鱼闪着银光

蛏子朝你滋水抗议

手艺不精也不打紧

随便找家排档,怎么都鲜!
 

南埕土丁冻的诞生

则是场与潮汐的精准博弈

退潮后三小时内挖出的沙虫最新鲜

十二道工序凝成颤巍巍的琥珀冻

淋上蒜醋汁的刹那

整片滩涂都在舌尖复活

老渔民和工程师

在同家早餐店拼桌

古法造船的木屑

飘过新能源产业园的玻璃幕墙

万吨货轮和木质福船共享一片海湾
 

傍晚散步到观海栈道

左边是点着渔火的传统船坞

右边是现代码头的龙门吊亮成星光带

——魔幻吗?

漳湾人管这叫“日常”

在漳湾

历史会自己撞进你怀里

在漳湾古堡的城墙缝里

找寻半部明代抗倭史

在端午节去漳湾镇码头

看龙舟破浪争渡

在南埕盐工革命斗争纪念碑

致敬这段红色历史

……
 

漳湾从不刻意推销自己的厚重

就像老茶客不会吹嘘陈年岩茶的滋味

这座小镇的生存哲学

就是让海风继续雕刻历史

让潮水自然托起未来

有人问漳湾到底有什么特别?

大概就是它活得太“自在”

既有“老手艺”活得体面

又有“新产业”闯出名堂

这样的海边小镇

有着最让人上头的生命力!

□ 游在蕉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