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蕉城要闻 >

刘细娇:用真情织就社区温暖的“贴心人”

2025-04-09 15:29:05 三都澳侨报

扎根社区5年、投身志愿服务10余载,3319小时的默默奉献,从“志愿服务新兵”成长为四星级志愿者荣誉的背后,是她用双脚丈量街巷、用真心捂热民心的点滴故事。她就是蕉南街道芦坪社区副主任——刘细娇。她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到社区日常工作中,主动认领工作任务,诚心服务居民,深受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社区工作没有捷径,脚底板沾泥才能心里透亮。”这是刘细娇常挂在嘴边的话。工作上,她坚持多学多看多实践,即使是别人看起来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她都学得津津有味,并运用于实践。平时一有空,她就往街头巷尾里跑,往妇女群众家里钻,跟女同胞们聊生活、拉家常,在闲趣中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大胆尝试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途径,用发展的思维、办法和成果解决群众的困难,团结和带领干群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是群众眼中的“实干家”“老好人”“身边的贴心大棉袄”。

2023年7月,在一次防台入户排查时,刘细娇了解到社区居民林某不幸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长期的卧床使她的肌肉逐渐萎缩,身体的痛苦如同绳索,束缚着这个家。而丧偶的变故,更是让这个家失去了顶梁柱,生活的希望仿佛在风雨中飘摇。林某自食其力的能力受限,孩子还处在求学的年纪,却只能靠兄弟和亲戚偶尔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没有稳定的“避风港”。刘细娇的心被深深刺痛,她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第一时间向社区汇报了情况,主动联系了民政部门为其申报低保,争取病灾慰问金等为其解决生活难题,还经常跟踪开导其家人,给予社会的关爱与力量。

刘细娇深知,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助学助困的志愿服务行动队伍,和团队逐户走访偏远山区,成为了那些孩子们心中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2021年3月,在一次充满关爱的公益活动中,刘细娇了解到了高二学生小周同学的悲惨遭遇。那一刻,她的眼中满是心疼,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小周的母亲患有重病,父亲为了照顾母亲,不得不放下工作,家庭的经济来源一下子断了,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小周的生活费也变得捉襟见肘。刘细娇看着小周那懂事却又带着迷茫的眼神,心急如焚。她多次奔走在区级的爱心公益组织之间,筹集善款,争取“企业家帮扶基金”,资助其上学期间每月的基本生活保障800元,让小周再无后顾之忧。

在帮扶过程中,她不仅关注贫困学生的物质需求,更是将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怀放在重要位置。九都镇一名贫困学生小瑶,母亲因家庭的贫困早早离她而去,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很少回家,她只能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生活的苦难让这个原本应该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内向而沉默,在学校里,她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很少主动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刘细娇和志愿者队友与她结成帮扶,也为其争取到“企业家帮扶基金”。但刘细娇知道,物质的帮助只是起点,心灵的关怀才是给予这个孩子力量的源泉。于是,她们经常与小瑶谈心,分享生活中的开心小事,那些平凡而又温暖的瞬间,串联起了小瑶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每个微小的善意都是火种。”望着社区广场上嬉戏的孩童,刘细娇眼角漾起细纹。从“阳光1+1”牵手公益行到“爱心糕点进社区”,从护送高考学子奔赴考场到带领居民共创文明城市,刘细娇的志愿服务“日历”总是排得满满当当。她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让无数平凡的日子闪耀着志愿之光。  □ 林铖昕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