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林铖昕)2月14日,由中共蕉城区委宣传部、闽东日报社联合举办的2025体验“洞天福地·诗画蕉城”新春主题笔会在七都镇北山村拉开帷幕。省、市两级文艺作家,闽东日报社新宁德拍客团,市、区两级记者,深入蕉城区七都镇、八都镇、洪口乡、霍童镇,感受闽东乡村新貌,以脚步丈量乡土,挥笔墨丹青描绘新春气象,用镜头捕捉记录乡村的文化密码。
笔会伊始,举行了“新宁德”拍客团蕉城分团授牌仪式,正式开启本次“新春笔会之旅”。采风团一行先后前往七都北山村、八都洋头村、洪口乡库山村、洪口水库渔港码头、霍童大石村、邑坂村等地进行实地采风。大家一路边走边看边问,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古村古街,体验民俗风情,汲取创作灵感。
笔会首站走进七都镇北山村。青山环抱的畲族古村张灯结彩,采风团穿行于古村巷陌,参观畲族文创园,欣赏独具畲族特色的乡村风情。“我们希望通过文创园让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同时为村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走进北山村。”蓝闽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蓝作掇说道。近年来,北山村依托畲族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畲族文创园、特色饮食和民宿等新业态。通过深入挖掘畲族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产融合与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少数民族村振兴之路。
在八都镇洋头村,大家深入探访了热播电视剧《那山那海》《破密》的取景地,沉浸式体验“剧中生活”。采风团漫步村间小道,感受着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纷纷记录下所见所闻,为创作积累素材。据悉,洋头村以“电影+旅游”为特色,复原了8处拍摄场景,打造了沉浸式实景阵营剧本杀“山海商盟”等新游玩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依托霍童溪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民宿、露营地等文旅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迈入“百万村”行列,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在洪口乡库山村,采风团领略了老旧吊脚楼的独特韵味。这些依山而建的木质建筑,错落有致,历经岁月洗礼,仿佛诉说着古村的故事;在洪口水库渔港码头,采风团欣赏了碧波荡漾的湖光山色,感受了渔家生活的别样风情。
在霍童镇大石村碓下林自然村,房屋错落有致,土墙黑瓦与周围的松竹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古朴而宁静的画卷。这里既有传统村落的质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文创的活力。敢当文创基地、壶珑小院、音乐露营地成为村中的亮点,用创新的方式传承乡土文化,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另一种可能。采风团在这里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既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而邑坂村“八卦形”古村落布局更是令众人惊叹不已,中医养生文化与传统建筑美学的完美交融,激发了采风团的创作灵感与艺术热情。傍晚时分,采风团漫步于明清古街,细细品读线狮馆、黄氏蒸笼铺等老字号的非遗传承故事,感受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延续与创新。
这一天的行程,不仅让采风团领略了闽东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与深远意义。
此次“新春主题笔会”为期两天,采风团通过实地采风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这些生动的“文化档案”。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此次笔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用优秀的作品赞美新生活,为闽东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又讯(陈菱舟)2月15日,“洞天福地·诗画蕉城”新春主题笔会继续进行。省、市两级文艺作家,闽东日报社新宁德拍客团,市、区两级记者齐聚蕉城,深入虎贝镇、洋中镇,感受蕉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用笔墨丹青和镜头光影描绘新时代蕉城发展的壮丽画卷。
采风团首站来到虎贝镇,探访梅鹤村与文峰村的古建筑群。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令采风团成员赞叹不已。他们驻足观赏,细细品味,感受着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在闽东独立师集训地旧址,采风团成员聆听革命先烈英勇事迹,重温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
随后,采风团来到洋中镇东山村,漫步在东山古街,感受着古街的宁静与祥和。古色古香的建筑、淳朴的民风民俗,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遥远的过去。在国师公园,采风团成员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梦里水乡的秀美景色更是令采风团成员流连忘返,他们纷纷用镜头记录下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采风过程中,作家、诗人们灵感迸发,创作了反映蕉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乡村振兴成果的文学作品,摄影师们用镜头捕捉蕉城的精彩瞬间,记录下蕉城发展的点点滴滴。
此次采风活动,不仅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创作素材,也为宣传推介蕉城文化旅游资源搭建了平台。相信通过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蕉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进一步提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助力蕉城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