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字眼突出宁德的地方特色,那么莫过于用“畲”了。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族名,从田佘声,是个形声字。而在词海与其同处一眼的“畲”字,读作余时则表示开垦了三年的熟田,读作佘时,其主要含义表示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这哥俩字形相似且有时同音近义。杜甫说:“瓦人传神语,畲田费火耕。”畲家有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耕作方法。南宋范成大《劳畬耕》诗序讲:“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可苗盛倍收,无雨反是。”这耕种作宋以后仍然在一些山区流行。《尔雅·释地》载:“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
由此可见,闽东先民在垦荒下种之时就十分重视落地肥的布施。山里人相传,往往采取游牧游耕方式有意让熟田抛荒一段岁月,让地母休养生息后再重新开垦启用。或放火炼山,把荒山冶炼成肥水流入梯级山田,或以青翠的竹叶作为绿肥沤田泡制,促进地力勃发生机。古田大桥吉巷一带别出心裁,田头丘尾零零落落种植柿树。这柿树枝繁叶茂,入秋一场雨后,庄稼已经收割。闲置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但见深红色的柿叶脱离树枝,叠叠层层在半空里飞舞。这落叶落在农民的眼里,不生忧愁,只生欣喜;层层追加着田地的肥力,预示着来年的秋成。恰是“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片片绿叶梦一般的逐渐变为红色,形成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农田得叶,农民得果,如何忘怀。为了增强地力,古田农民还结伙远走江西寻找人家废弃的屎坑打“屎痞”回来种庄稼。
田野连片公社化,逢秋播种紫云英。美好家园一碧万顷,花开紫气由东来,根瘤固氮养肥田。田田肥沃,丘丘饱满,还谈什么“肥水不流外人田”呢?紫云英属于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说到豆科植物,其重要特征是根部有固氮根瘤,紫云英也不例外,除去本身含有丰富蛋白质,它的根部通过固氮为其他植物提供大量氮元素。四月尾声,那些美丽的紫色身影倒下的时候成了绿肥。
低调的紫云英是蹲下身来才会发现的美丽。每一朵小花都有豆科花特有的形状,旗瓣中间白色部分还有紫色的放射状纹路。当你俯视辐射状对称的回形,像轮子,又像万花筒里精彩缤纷的图案。《尔雅·释草》:“柱夫,摇车。”邢昺疏:“花翘起摇动,因名之。”如此招摇于田野,如今难得一见了。 □ 陆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