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蕉城要闻 >

代表委员展风采 履职担当为人民(二)

2024-12-24 09:55:11 三都澳侨报

雷官永:书写为民情怀 诠释责任担当

雷官永,蕉城区金涵畲族乡金涵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带领金涵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不断迈向新高度,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金涵村曾经因为道路不平、饮水不便等给村民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雷官永深知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他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资金支持,推动村内道路“白改黑”工程,还多次协调水务部门,帮助村里两千多户村民用上了安全的自来水。每一项基础设施改善的背后,都是雷官永奔走呼吁的努力,也承载着他对村民生活福祉的深切关怀。

在推动基础设施升级的同时,如何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雷官永认识到,增加村财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通过深入调研,他提出了村企共建的发展思路,并积极联系企业,成功引进两家企业和宁德农商银行“福农驿站”。这一举措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经济收入,同时创造了200多个就业机会,让更多村民能够实现“家门口”就业。

作为人大代表,雷官永深知,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经济发展,更需要精神文明的提升。对困难群众,他积极落实临时救助政策,帮助因重大疾病或突发事件陷入困境的家庭渡过难关。2023年,在他的努力下,金涵村中心孝老食堂正式建成。这个食堂不仅为村内老人提供温暖的就餐环境,还辐射周边五个村,为24位老人提供了定点用餐和送餐服务,让敬老爱老成为村里的新风尚。他积极推动金涵村慈善广场的建设,将其打造为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和笃定的初心,雷官永为金涵村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他不仅改变了村庄的面貌,更点燃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在雷官永的带领下,金涵村正在走向更加繁荣、和谐的未来,而他的故事也成为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的生动缩影。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我坚信,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更要让他们的精神富起来,用实干担当回应群众期待,为建设和谐美丽的家园贡献力量。”雷官永说道。  □ 黄子煖

陈家意:人大代表为人民 乡村振兴我先行

作为基层一线的村干部,他全心全意投身乡村振兴大潮,引领村庄走上宜居宜业和美的发展之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秉持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信念,用心倾听百姓声音,领衔和联名的议案建议共计有10件,并积极推动这些议案建议落地开花。他就是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石后乡下竹洋村村民副主任陈家意。

陈家意密切关注民生,他提出的关于宁古线文化保护提升、村庄规划完善、盖竹洋片区全域综合开发等议案建议,皆源于民众心声,彰显出“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担当。在他的努力下,下竹洋村迎来巨变。成立的石后乡云海竹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功整合流转下竹洋村竹林资源3400亩,打造了资源整合的样板,开创资源整合典范。他还与区林业局紧密对接,申报竹山便道及竹制品粗加工场地建设项目,有力推动竹产业发展。借乡村振兴战略东风,下竹洋村旧貌换新颜,实施基础设施升级,如“知竹小院”民宿、“四下基层”实践基地等,让下竹洋成为乡村旅游热点,极大丰富了村民生活,提升了游客体验。据介绍,2024年下竹洋村还新建人大代表活动室1个,进一步促进人大代表交流沟通、汇聚民情民意。

陈家意不仅是乡村振兴致富路上的“领头雁”,也是群众生活中的“贴心人”。他十分注重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带领团队完成了自来水管网提升工程,确保村民饮水安全;启动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生态保护项目,提升污水处理效能;建成孝老食堂并投入运营,解决了留守老人的用餐难题,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温馨周到的服务。

“有心用力”来履职,敢言善言聚民心。陈家意表示,未来他将继续认真践行人大代表职责,团结村两委及村民,做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传递好群众的呼声。  □ 杨慈监

陈世昌扎根基层践初心 担当实干促振兴

作为基层一线的村党支部书记,他用心用情用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时刻牢记代表使命,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用“真心”赢得了“民心”。他就是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三都镇虾荡尾村党支部书记——陈世昌。

陈世昌所任职的虾荡尾村,是蕉城区独具特色的海岛之一 。但随着海上养殖业的盲目、无序扩张,导致这里的环境脏乱不堪。为谋求更优质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海域规划,推动海上养殖升级改造。在艰难复杂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中,陈世昌充分发挥了基层代表的桥梁作用。他积极奔走协调,成功引导了十余户网箱养殖户的搬迁,并推动了龙须菜种植户的有序迁移。同时,他致力于港道的预留规划,并大力推进泡沫球向塑胶球的转换工作,这一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海域环境,为养殖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乡镇“非标”船舶安全生产管理,他提出了创新的网格化管理方案,建议为160艘本村船舶安装定位系统,以提高效率和节约时间,这一建议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陈世昌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将生态优势巧妙转化为发展优势。他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三都澳的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在实施“一村一品”项目中精益求精,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彰显了基层干部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多元化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事先广泛征求村民代表和党员的意见,通过沟通宣传,挨家挨户进行个性化设计,细致比对色卡,确保充分尊重并吸纳村民的合理建议。在镇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项目已在今年竣工。”陈世昌说道。

作为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陈世昌始终矢志不渝,铭记初心与使命。他悉心倾听群众心声,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用实际行动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表示,在未来的履职生涯中,他将不遗余力,关心群众愁盼,积极为民发声,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誓言。  □ 彭楚楚

陈海烽:以艺术赋能蕉城高质量发展 用文化软实力扮靓城市名片

蕉城的文化有什么?有“旧”和“新”,有期许与渴望。是的,蕉城的文化有历史的积淀需要传承,有新时代的思想需要弘扬。本期委员风采,让我们走进蕉城区政协委员、蕉城区文化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陈海烽,看他如何助力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特色文旅,让蕉城文化焕发新光彩。

二十五载春秋,从青涩到成熟,他收获了无数荣誉,如“福建省艺术扶贫工程先进个人”“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组织筹办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然而,这些并未让他驻足,他心中始终牵挂着如何将蕉城的文化积淀通过文艺作品生动展现,让蕉城的故事传遍四方。

“每一部作品,都是我和团队的心血结晶。我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蕉城、爱上蕉城。”央视“心连心”赴宁慰问演出、福建省老健会、宁德市大黄鱼文化节、大黄鱼北京推介会等一系列大型文体活动中都有他的身影。无论是导演、编导还是舞美设计,他都全力以赴,只为能创作出真正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给蕉城的文化增添一抹亮色。

2021年,陈海烽当选十一届蕉城区政协委员,这一身份为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自此,他厚积薄发,从绣花楼的主题文旅演绎,到“福见街艺·创享时光”街头文化艺术系列展演,各类文旅演绎作品孕育而生,场场精彩纷呈,深入人心。他创建的“创享时光”文创空间,更是成为福建省文联第二批“文艺两新”的实践聚集地,为热爱蕉城文化、乐于推广蕉城文化的朋友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展示平台。他深挖闽剧精髓,协助编排的闽剧《九龙环》在全省戏剧汇演中大放异彩,实现了蕉城区闽剧省级汇演近30年的零突破;他巧妙融合鹏程街区绣花楼故事于《锦绣花楼》中,推广文物保护理念;他将蔡威、郑长璋的英雄事迹与畲族文化、大黄鱼文化、洞天文化融入《你好·蕉城》之中,让闽东红光在故土上熠熠生辉,让家乡情结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文化企业的发展是推动文化产业繁荣的重要部分。”这是陈海烽认真履职,积极走访调研企业后得出的深刻认识。他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为黄一府文化产业公司争取经费建设黄家蒸笼文化展示馆;他耐心倾听企业家的声音,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根据新时代的文化需求,与福建博影国际等新媒体企业深入交流,共同探索影视传媒、自媒体领域的发展,推进蕉城文化产业的创新与网络数字化融合发展。

在文化街区走访调研中,陈海烽发现金蛇头村的美食街区缺乏地域特色,无法形成火爆点和记忆点。于是,他撰写《关于打造金蛇头渔村特色小吃街区,助推城市美食地标的建议》。“经过努力,现在美食街区改造已经初见成效,宁德二都蚶、畲族乌米饭等蕉城特色以及来自八闽各地的好味道,共同构成了这条街的独特风景线。传统小吃得到传承,渔村有了新的生机,我非常欣慰。今后我也将继续认真履职,聚焦文旅融合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文化强区贡献力量。”陈海烽语气坚定。

陈海烽,以艺术为笔,绘就蕉城文化新篇章,让“古老”与“现代”在舞台上交相辉映,让家乡的故事传得更远、更深。未来,他将继续前行,让蕉城的文化之光,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 林铖昕

翁书旅:履职为民 争做电商“代言人”

工作车间里,隆隆作响的货物传送带不间断作业,一旁的工人正在忙着理货、分拣、包装;直播间内,琳琅满目的“土特产”轮番登场,各大主播铆足干劲、卖力吆喝,订单数据稳步上涨……走进蕉城区北部电商园,处处是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蕉城区最大的电商集聚地,北部电商园的落地运营离不开一位电商“舵手”的多年坚守和开拓。他,就是第十一届区政协委员、福建农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书旅。

深耕电商行业近20年,翁书旅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敏锐的商业嗅觉,成功经营出年销售额破亿的电商平台,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然而,他的目光并未局限于自己的电商企业,而是更多地投向了区域电商产业的整体发展。

2021年,当选第十一届区政协委员后,他时刻关注电商行业动态,立足自身实践深入思考,同时积极组织电商人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倾听企业的心声和诉求。

“过去,由于资源和信息的限制,电商企业往往都是各自‘闭门造车’,缺乏同行间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同时还存在因经营分散,造成仓储、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人才供给不足等行业痛点、难点。建设电商产业园,发挥集聚效应,优化服务生态,为更多企业与品牌提供成长的‘沃土’,已成为蕉城区电商产业发展破解难题的关键一环。”翁书旅说。

为此,翁书旅把电商人的职业理想和政协委员的使命职责紧密联系在一起,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政协平台优势,为电商行业代言,先后精心撰写关于“建设蕉城区电商直播基地”“做强做大中心城区电商产业”等相关提案,详细阐述建设电商产业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为蕉城区电商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后续的推进过程中,翁书旅更是不辞辛劳地积极奔走,在政府和企业间搭建起沟通桥梁。从园区规划布局,到招商政策的制定,翁书旅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每一个筹备环节,他都事无巨细、精心谋划。最终,经过各方努力,蕉城电商企业有了一个共同的“家”——今年9月1日,蕉城区北部电商园揭牌成立。

如今,北部电商园已颇具规模,拥有功能齐全的电商选品中心和充满活力的众创空间,成功吸引26家电商企业入驻,解决5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不仅成为蕉城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平台,有力推动“一茶一鱼”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推广与销售,还为广大企业和青年创业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安心创业的家园,有效助推蕉城区电商产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翁书旅表示,他将以“一直在路上”的履职态度,聚焦电商产业园发展,围绕产业投资、物流仓储、人才培训等园区运营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不断优化、创新和完善服务生态,实现电商、快递、仓储、冷链于一体,促进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抱团化发展,为蕉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云动力”。  □ 周思颖

林志英:“掷地有声”诠释履职担当

在蕉城,有那么一位疾控防治工作者,以爱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守护公众健康福祉的画卷上勾勒出温暖的底色,她就是扎根基层,忠于疾控防治,用实际行动诠释“政协为民,服务群众”的蕉城区第十一届政协常委林志英。

在擅长的领域做好擅长的事情,这是林志英一直坚守的信条,从2000年扎根基层第一线疾控防治工作开始,她就始终如一地投身于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中。“从事疾控防治工作二十余年,我深知疾控防治的重要性,希望用我的努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林志英说。她以传染病防治为核心,开展传染病监督检测、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分析等多方面工作,她始终牢记“健康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她总是第一时间冲在前线,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协调资源,指导防控业务,确保辖区内的公共卫生安全。林志英用自己的付出和坚持,有效地降低了疾病传播风险,为群众编织起一张坚实的疾病防控网,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效能。

在这条守护健康的道路上,林志英的脚步从未停歇。她常常思考要如何把健康教育,防病治病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她不断探索,通过在工作之余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每到春秋换季,传染病高发期,林志英的身影总是频繁出现在城区各幼儿园、小学,一遍又一遍地宣讲预防措施,提醒家长们注意孩子的健康状况,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健康的生活习惯。

成为一名政协委员后,林志英积极发挥疾控防治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将基层疾控工作的实际需求与政协履职相结合。近几年,青少年近视问题呈现低龄化、高发性、重度化趋势,林志英看在眼里,在全区中小学教室检测调查时,她通过现场调研并结合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情况,提笔撰写《关于落实青少年近视防控之“改善城区中小学校视觉环境进行教育设施补短板”的意见和建议》,受到相关部门重视,经过三年时间,现已全面完成全区中小学教室的护眼灯改造工程,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健康、更明亮的学习环境。

“政协委员要善于从小事、细节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到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林志英看来,政协委员意味着要做到尽心尽力履行模范引领和民意代言的职责。三年来,林志英先后提交了二十多篇提案,从涉及面广的《关于做好农村水管网最后一步建设提升农村水质的建议》《加快建设霍童古镇的建议》,到身边的小事《修复南漈公园、戚继光公园、后山珍稀植物园登山步道的建议》等,只要是身边群众关心的,那便是林志英关注的。

“我深深的感到要成为一名真正‘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政协委员还有很长的路要努力走,还需要继续向身边优秀政协委员们学习,‘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林志英说。  □ 余汕康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