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尘封的历史,一声跨越时空的亲情呼唤,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之间悠悠回响。连日来,革命烈士吴石梅的女儿戴敏民,满怀着对父辈英勇事迹的无尽缅怀与执着追寻,踏上了回乡寻亲的征程。在蕉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全力协助下,这场历时七十余载的寻亲之梦,终于圆满落幕。
跨越时空的亲情呼唤
戴敏民、曾晓安夫妇一行抵达蕉城区后,在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热情地引导下,顺利来到了赤溪镇官岭村——吴石梅烈士的出生地。
“我于 1946 年出生,父亲在 1948 年牺牲时,我才两岁。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渴望寻找父亲的故乡和亲人,可早期互联网不发达,信息查找难如登天,但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我始终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找到确切消息,回到父亲的故乡,与亲属团聚。”戴敏民感慨道。
当踏上赤溪镇官岭村这片浸透着乡愁的土地,历史与现实交织碰撞,令她百感交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蕉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辛勤付出。”戴敏民激动地表示,“他们在接到我们的请求后,仅用一周时间就帮我们确认信息,找到了父亲的故乡。这份恩情,我无以为报。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父亲的亲人,还重温了他的革命历程。”
据悉,吴石梅烈士生于 1917 年,早年投身革命事业,成为闽东游击队的一员,后随部队北上抗日,在烽火岁月中辗转,直至 1948 年在江苏启东县英勇献身,年仅 31 岁,留下了年幼的女儿戴敏民。他是闽东地区解放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官之一(原华东野战军第 11 纵队 33 旅 99 团团长),也是无数为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典范。
烈士后代的双向奔赴
“据家中长辈回忆,吴石梅烈士十六岁就毅然决然地离开家,投身到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起初,他在周宁的一个小村庄参与游击战争,从事地下工作,随后加入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征程,而后又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斗争中。”吴石梅烈士侄孙女吴凤灼说道。然而,自抗日战争之后,关于他的消息如同石沉大海,家人对他的生死忧心忡忡。
直到一封家书穿过战火纷飞的岁月,带来了吴石梅烈士妻子张洁的悲痛与坚强。信中告知家人,吴石梅已在战斗中为国捐躯,而他们的小女儿年仅两岁。这封信经过徐德金之手辗转传递,最终抵达官岭村,成为家人知晓吴石梅最后消息的唯一线索。
吴石梅的弟弟吴石弟,曾带着这份沉重而珍贵的信息,试图寻找哥哥家属的下落,却遗憾无果。吴石弟的儿子吴择佺接过这一使命,决心不让家族的遗憾延续下去。“听我爸爸说,爷爷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一再叮嘱爸爸要把姑姑找回来,让她知道自己还有个娘家。”吴石梅烈士亲属吴凤灼说道。
如今,借助现代技术和平台的力量,戴敏民和曾晓安夫妇终于与吴石梅的故土重逢,填补了家族历史的空白。这场跨越时空的寻亲,不仅是对先烈的纪念,更是对家族情感的执着坚守和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接力。在官方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这段漫长的寻根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吴石梅烈士及其家族的感人故事,将永载史册。
凝聚力量的爱心助力
这场跨越时空的寻亲之旅,是对烈士后代心灵慰藉的回应,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崇高致敬。蕉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贴心服务,彰显了党和国家对英雄及其家属的敬重,体现了对红色基因传承的坚定承诺。
当初,在接到相关请求后,蕉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查询档案,却未找到相关信息,仅发现赤溪镇官岭村有一位名为吴石妹的烈士,这一字之差让寻亲之路陷入僵局。“由于名字无法对应,一时间我们也不敢确定,但官岭村提供了吴石梅烈士妻子的名字和所在城市,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蕉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陈孝拉说道。
根据这一信息,蕉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刻与戴敏民取得联系,并询问其母亲姓名和工作单位,结果完全相符。“在信息对上的那一刻,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吴石梅和吴石妹就是同一个人。”陈孝拉说道。
近年来,蕉城区创新工作思路,成立了“烈士寻亲专班”,向全国 36 个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发送协查烈士情况的函件,并通过微信群、微信朋友圈转发寻亲公告。在《人民网》《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国家、省、市、区各级媒体的帮助以及热心群众提供的线索支持下,已成功帮助44名烈士寻到亲人。 □ 郭文辉 杨慈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