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蔡光:蓝色的罚单

2024-11-15 08:33:23 三都澳侨报

三都澳闻名于世,藏在三都澳腹部里的官井洋又闻名于闽东,那里是大黄鱼在中国唯一理想的天然产卵场所,也是闽东渔民梦寐以求的黄金渔场。冥冥的上天,似乎安排出鱼乐人欢的进化场。每年“楝子开花石首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的春汛产卵时节,那些生活在东海的大黄鱼,像听到官井发出的集合号般借着起落的潮水,着魔似的不远千里聚集官井洋,为爱腾起白花花的希望的波浪。然而,此时笑得心花怒放的人,算得上是世代在官井洋捕鱼的那些渔民,撒下一网,捞上来是金灿灿的大黄鱼啊!丰厚的渔获怎不让他们那张长年累月被海风吹成黝黑的脸乐出一朵杜鹃花。于是,宁德民间一首歌谣唱出了那欢欣的场景:“官井洋,半年粮;黄瓜叫,渔民笑。”

大黄鱼又称黄花鱼,古人也称它“石首鱼”,春秋晚期有文字记载,唐代以来沿东海的县志多记述,因其味美尊为鱼中珍品。大黄鱼长得有别其他鱼类,它头盖骨长一对豆瓣大小且白又坚硬如石头似的耳石,它是靠这对耳石游在波涛汹涌的海中保持身体平衡,同时还有接收声波的听觉作用。

可就是这对不起眼的耳石,几乎让大黄鱼的族群带来了濒临灭绝的灾难。明清时期广东渔民就发现震动声能使大黄鱼耳石产生共振,从而使它身体失衡或昏死。到了20世纪70年代被他们“发扬光大”了,以“敲罟”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撒网捕鱼法,从广东沿东海岸一路北上浙江沿海,哪里有大黄鱼那里就有“敲罟捕鱼”。官井洋渔民也放弃传统的方法,鱼汛之时,在官井洋海面几十条渔船围住鱼群,一齐敲打绑在船帮上的竹竿,四面八方“当当”的声声震颤传入海水,遇到灭顶之灾的大黄鱼无可奈何地翻着白肚朝天任人宰割。别小看那几根没有科技含量的竹竿,那传入海水的声波无疑是大黄鱼的原子弹,大鱼小鱼无一能幸免。那阵子,人们曾一度沉浸在大黄鱼丰产的喜悦之中,古人尊为鱼中珍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那时,我家在闽东偏僻的山村,经常吃到盐淹过晒干的大黄鱼,肉质结实香气浓郁,很好下饭。新鲜的大黄鱼由大队采购,按人口分配购买,价格也便宜,一斤约一两角钱。前几年,一位曾参与官井洋“敲罟捕鱼”的老渔民在我办公室聊起当时情景说,大黄鱼多得船装不下,我们在船上吃大黄鱼是去头去尾,只吃中间肥厚一段。渔业兴旺富国富民的背后,卷浪而来是一场人为大海的灾难,官井洋大黄鱼经不起“敲罟捕鱼”疯狂,大黄鱼资源自由落体式坠到濒临灭绝的冰点,更为要命的是,浙江沿海那些春汛也会游到官井洋产卵的大黄鱼,也遭遇了疯狂的“敲罟捕鱼”,官井洋“内忧外患”鱼汛之时再也没有大黄鱼远海而来了。

官井洋大黄鱼资源几近枯竭。湛蓝的大海给闽东人下了一张蓝色的罚单。此时人们感觉至深的是被大海惩罚的切肤之痛了,餐桌上难以见到喜爱的大黄鱼了,只剩下对过去的美好回忆,能吃到大黄鱼价格昂贵且为少数人家。此时,正应了智者说的话:“你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善待你,你虐待大自然,大自然必然报复你。”

官井洋大黄鱼没有理由灭绝,它还要造福世世代代闽东人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海边长大又是闽东水产研究所的刘家富挺胸站出来,他闪亮登场攻克大黄鱼人工养殖难题。那些时日,他浸泡在官井洋海的气息里,波浪洗涤他脸上的汗滴,礁石上的浪花撞击他心里激情,滩涂海泥记录他科研的每一个脚印,幸运的是官井洋还有零星大黄鱼亲鱼(性成熟的雌雄鱼),为人工养殖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迈开了大黄鱼人工养殖研究的万里长征的脚步。经过几年努力科研,他终于把大黄鱼人工育苗做成功了。之后,他又攻克了大黄鱼成长等方面技术难关。可以说科研上每一次攻关的难题,像爬行在三都澳滩涂上的脱壳螃蟹,每一次痛苦地脱壳,身体都长大一次。每攻克一道难题,大黄鱼养殖质量和品质都提高一次。同时,他以宽阔的胸怀开办大黄鱼养殖培训班,把人工养殖技术传授给养殖户,20世纪90年代闽东沿海黄金海岸边大黄鱼养殖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著名诗人郭沫若游三都澳时留下诗句:“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岛山环拱忘冬夏,潮汐翻腾有减除。”因三都澳人工养殖大黄鱼连天接海的渔排不仅“似天湖”,而且超越郭老丰富多情的想像空间,海面上成为漂浮在蔚蓝的阡陌纵横田园风光,成为一座座蔚为壮观的海上城市,海水里游来游去的大黄鱼,是闽东人锁在软软的海水保险柜里金元宝。人工养殖大黄鱼构建了三都澳海面独特的风景,催热了三都澳旅游业。”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无论我站在三都岛或青山螺壳岩边,或者坐在船上疾驶碧波荡漾海里,曾经的“敲罟”声已隐灭浪风里,满眼望去都是养殖大黄鱼的鱼排。太阳沉入大海,暮色笼罩鱼排之上,养殖户捞起网箱里浑身上下金灿灿的大黄鱼送往加工厂和市场(夜晚捞的大黄鱼身上才会金黄),大黄鱼成为从闽东走向天下的宁德地标性名牌。据统计资料说,全世界99%的大黄鱼都产自中国,而宁德大黄鱼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一条大黄鱼造就了宁德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蓝色的罚单,罚出闽东人蓝色的智慧,罚出闽东人努力拼搏的科研攻关勤劳精神,罚出闽东人热爱海洋和谐共处的蓝色的理念,拯救了大黄鱼,让它重回寻常百姓家的餐桌。  □ 蔡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