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大梦蕉城 >

新家乡·心归处!三峡移民与蕉城的23年深情对话

2024-09-04 09:03:00 大梦蕉城
□黄胜寿 张清英
2001年的夏天,对于来自重庆奉节的63户328名三峡移民而言,意味着一段全新旅程的开始。那一年,伴随着国家重点工程三峡水电站的顺利建设,他们告别故土,来到了1400多公里外的蕉城区七都镇。蕉城区委、区政府积极落实三峡移民安置政策,在七都镇规划建设黄厝村长宁新村,让328名三峡移民有了安身之所。23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已然旧貌换新颜的长宁村,不禁想问:这些移民的生活现状如何?是否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归处”?

图片

三峡根:筑巢引凤 落地生根

 
  “白天在宁德过日子,晚上在奉节过日子。”老胡鱼庄的老板胡富荣告诉记者,刚到宁德时,“梦”成了连接他和故乡的纽带。谈及过去在重庆的日子,长宁村的村民们表示,“悠闲”是对重庆生活最好的诠释。可也正如胡富荣说的,再怎么思念故乡,生活还是要过下去,还得抱着期盼过下去。靠着这份期盼,远迁蕉城的三峡移民开始在长宁村重建家园。
  “刚来的时候,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胡富荣回忆道,“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峡移民逐渐适应并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生活,但原有的一层半住房逐渐无法满足三峡移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蕉城区委、区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将长宁村房屋拆除重建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2016年至2020年,区移民发展中心先后向上级争取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400多万元用于安置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地财政拨款1700多万元用于补助群众建房。”长宁新村管委会书记邹伟深有感触地说,“2021年至今,区移民发展中心又先后投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500多万元,用于移民文化活动中心、安置小区围墙、村内监控系统及移民房屋外立面修缮等项目建设,现在咱们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三峡移民住上了安全稳固、温馨舒适的新房子,实现了从“异乡漂泊”到“落地生根”的转变。23年前,他们带着不舍和迷茫离开了熟悉的故乡。23年后的今天,他们或勤勉经营、或进厂务工,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属于长宁村平凡而幸福的每一天。
图片
 

蕉城情:乡音不改 安居乐业

 
  2001年8月,当地政府为三峡移民妥善解决了住房、医疗及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这让胡富荣没有了后顾之忧。三个月后,他满怀信心地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长宁村开起了第一家水煮鱼店。这份来自故乡的味道,不仅让他站稳了脚跟,也成为连接他与蕉城的新纽带。
  凭借着地道的口味和热情的服务,老胡鱼庄很快就赢得了顾客的喜爱,生意异常火爆。这一成功不仅激发了其他村民的创业热情,也让“吃正宗重庆水煮鱼,就到七都长宁村”的口碑在周边地区传开,给宁德这座海滨城市增添了一道重庆独特的麻辣风味!
图片
  夜幕降临,长宁村人声鼎沸,空气中飘散着令人垂涎的香气,那是各地美食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既有重庆的麻辣热烈,也有宁德的鲜美清新。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长宁村美食街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整洁的街道、亮眼的招牌、完善的卫生设施,不仅提升了食客的用餐体验,也为商家们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图片
  长宁村的故事远不止于此,宁德时代及上汽基地等大型企业的入驻,不仅解决了村子里一部分年轻人的就业问题,职工住房需求的大幅增长,也为居民们带来了新的增收途径。一幢幢新建的房屋,不仅是他们的温馨家园,也成为了增收的“金钥匙”。“以前担心房子空着也是空着,现在好了,一楼改成店面我自己经营,楼上几层租给了公司的职工,每个月的租金都够一家人开销了。”超市老板李阿姨乐呵呵地说着。

图片

  餐饮、商超、民宿……各行各业在长宁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也找到了在“家门口”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安居也安心。

 

心归处:心安之处 共绘新篇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长宁村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长宁新村管委会书记邹伟表示,将与当地政府携手同心,共促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
图片
  23年的岁月间,三峡移民从奉节的山川中走来,跨越千山万水,在长宁村找到了新的支点。住房的改善、生活的稳定、社区的和谐……他们的“新家乡”不断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相辅相成,他们在蕉城这片热土上扎根,唱出一曲关于勇气、坚韧和希望的赞歌。
图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