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大梦蕉城 >

水与火的淬炼!坚守这一份百年传承

2024-08-05 21:09:00 大梦蕉城
  大梦蕉城(黄子煖)霍童古镇,是福建一处山水人文俱佳的旅游胜地,保留着千百年来流传的清幽古韵,清晨,在位于霍童街上的“仁记”剪刀铺内,锤炼声早已响起,“叮当、叮当、叮当……”响彻了霍童古镇200多年的光阴。
图片

这是一间20平方米、没有任何标志的破旧木砖结构的剪刀铺,记者环顾四周,铺子保留着传统小作坊的模样,堆满了钢铁原材料,简单的壁炉、一个风箱、各式各样的木质器械,陪伴着郑氏父子走过了“仁记”剪刀的日日夜夜。

图片

相传,清嘉庆年间,霍童林家元封、元洪兄弟师承泉州剪刀名匠后,回乡设炉生产,闻名遐迩,产品一时供不应求。而后,霍童出现多家剪刀铺,为示区别,林家老铺就在自家门前悬挂一面一尺宽、五尺长的木匾作为标志,文曰“老铺,正仁字号,信房祖传,名记剪刀”,并在包装物中附一张说明卡,防止鱼目混珠,“仁记”剪刀由此得名。

在霍童,至今还沿袭着购“仁记”剪刀作为嫁女陪嫁品的风俗,年近60的郑国辉便是这一手艺仅剩的传人之一,从十四岁起,他就跟着父亲郑如元学习用当地的特有的传统技艺打造剪刀,这门手艺传到他手上,已经有四代了。

图片

“‘仁记’剪刀是全手工打制,从铁坯熔炼到成品,要经历30多道工序、连续捶打超700多次。”郑国辉说道。生炉、炼坯、锻打、淬火……早已进行过成千上万次的步骤,在他手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因为制作工序复杂,一天至多只能打制三把。

“仁记”剪刀,技术要点在于淬火准确,火候要拿捏得恰到好处,若久用变钝,一经重磨,便可焕然如新。“他们家打的一把剪刀,非常锋利好用,可用上二三十年,我们都有亲戚朋友托我们来买。”附近的村民黄奶奶说道。

图片

因为耐用、锋利、好打理的特性,“仁记”剪刀远近闻名,民国中期,民间嫁女、亲友馈赠、乔迁都要购买“仁记”剪刀,当时生产相当兴旺,仅一条街上就有十几家剪刀铺,日产约一百五十把,年产五六万把。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手工业受到了冲击,老字号“仁记”剪刀面临断档的难题,至今收不到徒弟,“父亲也老了,只有我还在坚守老行当。”郑国辉可惜地说道,他希望可以有更多人来关注,让这项传承两百多年的老技艺后继有人,守住这方天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