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纪念闽东苏区创建90周年:红色记忆园

2024-07-05 16:21:37 三都澳侨报

从宁德市区驱车半个小时可到蕉城区的洋中古镇,穿过镇区即可看到风景秀丽的洋中溪,沿溪右岸行走几分钟便到达风水极佳的红色记忆园。

红色记忆园位于洋中镇北洋村,占地面积不大,但设计精巧,与周边的山水融为一体,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为红色记忆园题词的是钱树根上将,恳请题词的是阮朝阳少将。

为何在青山绿水的洋中溪畔有上将的题词?

为何是阮朝阳少将恳请题词?

红色记忆园记忆着什么?

今天我就把这背后有关阮英平烈士和中共闽东地委成立的故事讲一讲。

闽东地委成立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宁德县(今蕉城区)党史部门工作,整理了宁德县重要人物和纪念地专题,其中就有“中共闽东地委成立地”,地点在洋中镇九斗丘。

2016年,时任洋中镇党委书记的阮良忠从老百姓口中得知闽东地委在洋中镇成立,他认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便从党史部门查看到我当年整理的资料,证实了这一消息。于是他邀请福建省科协原党组书记林思翔,到洋中镇九斗丘考察中共闽东地委成立遗址。

林思翔曾长期在闽东工作,是宁德市的老领导,对闽东苏区的革命史有很深的研究。那天我本该陪同,因会议原因,只能应允阮良忠改期到九斗丘实地踏访。林思翔的考察极为细致,写了题为《大山深处红旗飘》的采访文章,在报上发表。我也没有食言,不久我组织了文旅、党史和洋中镇负责人专程到九斗丘补上这一课。


红色记忆园的两侧建了红色长廊

关于中共闽东地委的成立,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宁德市历史》第一卷(1926~1949年),是这样表述的:

1946年12月9日,经党中央批准,华东局派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旅政委阮英平回福建,加强对军事工作的领导。1947年4月,阮英平到达福州,担任闽浙赣区党委常委兼军事部长。

鉴于自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中共闽东特委撤往省委驻地闽北崇安以来,闽东革命斗争起起落落,屡屡陷入低潮,党的组织和游击队遭受严重损失,急需加强这一地区的工作,而阮英平在北上抗日前,曾长期在闽东坚持斗争,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和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因此,闽浙赣区党委决定派阮英平回闽东,领导闽东的工作。

6月,阮英平带领10位骨干回闽东途中,在罗源县与林森县交界的双口渡,同左丰美会面。左丰美根据闽浙赣区党委的决定,将闽东游击大队及其所带的警卫班交由阮英平指挥。

9月,左丰美(注:闽浙赣区党委组织部长)前来闽东,在宁德县洋中九斗丘召开闽东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向阮英平等人传达了省委八二八指示(注:《闽浙赣人民斗争特点与闽浙赣人民游击战争的指示——接受华东局灰日指示的指示》,简称八二八指示)精神,同时,代表闽浙赣区党委宣布正式成立中共闽东地委,书记由阮英平兼任,副书记江作宇、阮伯淇,委员黄垂明、陈邦兴、李继藩、陈盛骏。

中共闽东地委成立后,立即恢复了宁德县委(书记林吉安)和福安县委(书记陈斯克,委员雷美孚),大力组织贫农团,发展党的组织,致力于恢复和建立革命根据地。在中共闽东地委成立前后,闽东基本地区和党的组织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共闽东地委下辖宁德、福安、周政屏县委和城工部古罗林中心县委、城工部闽东工委及所属各县城市工委。

关于中共闽东地委的成立地点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宁德市历史》书中作了注释:“专指当年的洋中九斗丘,包括现在蕉城区洋中的九斗丘、楼丘坪、里四斗、大坪垱、牛溷坪、四保楼、桥头窟、松树岗等村。”

林思翔在《大山深处红旗飘》文中对中共闽东地委的成立地描述得很到位:“这座土墙房子是当年接头户陈福禄的住房。周围数百米只此一家。这里离九斗坵主村还有一二里地(九斗坵主村由几座独户土房组成),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剥蚀,如今房子已很破旧,然土墙尚坚硬,内分两层,楼下是一大间,顺着木梯上楼,楼上被隔成一大二小三间,里头一小间顶上还有一夹层暗室,上凿一小窟窿采光,人必须斜卧方可进去。据介绍,这是当年地委领导住的,为安全起见,他们就住在小间和夹层间。土楼残破,然楼前松竹依然茂盛。我们察看了四周,这里虽地处大山荒野深处,然林阴下有山路密道可通虎贝东源、九都下宅和霍童桃花溪等村落,可谓蕉东北四乡结合部,指挥起来比较便利。再者这一带民风淳朴,周围都是老区基点村,群众对党忠诚。这些可能就是当年把地委成立会议放在这里召开的原因。”

九斗丘地处偏僻,至今公路未通,我们登上高处,可见散落在不同方向的3座土瓦房,是一个既隐蔽又行动便利的结合部。查阅蕉城区地名办,得知九斗丘村因村中有田九斗,故名。在镇驻地西北8公里,大龙当山东北麓,是芹屿行政村所属的自然村,老区基点村。仅3户7人,耕地面积5亩。

中共闽东地委在此成立,有参加会议的当事人左丰美、江作宇、黄垂明等人的回忆,以及党史资料记载。

阮英平牺牲

阮英平是闽东苏区土生土长的优秀干部,1938年闽东苏区走出一支抗日队伍——新四军三支队六团,阮英平任副团长兼团政治部主任,是团长叶飞的得力助手,闽东苏区人民亲切地称他为“二班首长”。

中央之所以派阮英平回福建工作,是基于他对福建情况的熟悉和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同时也为解放福建全境提前布局。

阮英平回闽东后,以宁德桃花溪为中心,恢复建设基层党的组织,用解放区根据地的合作社做法恢复了桃花溪一带老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集中武装力量相继打击了宁德七都、赤溪、霍童、虎贝等地的反动武装,建立了以宁德县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在阮英平的领导下,闽东地区重新燃起了燎原的革命烈火。


阮英平烈士照片

闽东地区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恐慌,对桃花溪一带老区进行疯狂围剿。

1948年1月22日,中共闽东地委在洋中天湖山召开会议,部署游击队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决定由地委副书记江作宇率领闽东游击大队全部撤出宁德,转往宁屏古地区活动。阮英平绕道福州回闽浙赣省委汇报工作。黄垂明率所部到余三江队伍中去,出击宁(德)罗(源)山区,以牵制敌省保五团部队,让老区人民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会后,阮英平与警卫员一起前往福州。

1948年1月,中共闽东地委天湖山会议后,阮英平化装成商人,由警卫员陈书琴陪同,拟经福州前往南古瓯地区,向闽浙赣省委汇报请示工作。途中,阮英平一行遇国民党军队搜山,阮英平与其随行的警卫员和交通员失散后,只身来到宁德洋中北洋村投宿,因随身携带的金首饰暴露,2月3日,被歹徒范起洪、周玉库等谋财害命。

原来那天下午,阮英平与警卫员陈书琴是化装为商人前往福州的。他们在去宁德的半路上被保安团搜山的部队围击打散后,阮英平甩掉敌人的尾追时,天下起了霏霏细雨。

1948年2月1日傍晚,阮英平就只身来到洋中北洋村的范起洪家。在开辟和坚持闽东苏区斗争时期,阮英平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对这里的群众与地理情况都比较熟悉,就打算在这里歇息一会,再继续赶路。阮英平对范起洪称是宁德八都来的商人,因途中遭土匪抢劫来这暂避—下风险。范起洪做饭做菜接待了他,并答应为他带路去福州。在做饭前,范起洪见阮英平全身湿淋淋的,立即点上了一堆火让他烤干衣服。这时,阮英平身上除带着一支手枪外,还带着10余两黄金,其中有一副重约3两左右的金镯子,这是华东局国区工作部给他到后方开展工作的经费。他这次出发时,把这些金子藏在一条青布搭裢里贴身挂在肩上。当他脱下上衣烘烤时,紧贴在阮英平肩膀上的搭裢,被在做饭的范起洪看见。范起洪猜定里面一定装有很贵重的东西,遂起谋财害命的恶念。这天,邻居范妹仔家有丧事,同村的周玉库来帮忙,范起洪当晚即找两个人进行了密谋。阮英平到范起洪家第二天的上午,了解到外面国民党保安团四处搜山抓人的风声已过,就跟范起洪商量,今晚就动身去福州,请找两个带路的人。范起洪当即答应了下来。

当日深夜,范起洪与范妹仔、周玉库三人陪阮英平一同上路。范妹仔拿火把走在前头,阮英平第二,范起洪第三,周玉库第四。上路时,范起洪借口天黑走路不便,带了根木棍。一会儿,当他们行至洋中北洋炭山时,范起洪以火把打烘为信号,通知预先埋伏在路旁的两名同伙向阮英平猛扑过去。阮英平大吃一惊,闪身避过同伙的拳头。拳起脚落,将两个同伙打得东倒西歪。此时,站在身后的老头范起洪,凶狠地举起木棍猛击阮英平的后脑,阮英平昏倒在地。接着,范妹仔,周玉库等人一拥而上,用柴刀砍阮英平的头部并用乱棍将阮英平打死。随后将尸体拖至附近的一座塌房边,拦倒土墙,掩盖尸体。歹徒们劫走阮英平身上的手枪、黄金、手表、钢笔、打火机、私章等物……

真是可惜,一代名将壮志未酬,年仅35周岁,不幸殉难于祖国诞生前夕。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公安部门根据3名罪犯的口供和他们对掩埋阮英平地点的指认,经幸存的阮英平警卫员陈书琴辨认,确信是阮英平的遗骨。3名犯罪分子,经地方法院公审判决,于当地正法。

红色记忆

阮英平在宁德洋中牺牲,这个地方成了阮英平家人的伤心地,成了他儿子阮朝阳将军不想谈及的敏感话题。

作为阮朝阳而言,如果对父亲的牺牲地有个妥善的安置方案,未尝不是一件欣慰的事。于是阮良忠找到阮朝阳,充分沟通后形成一致的意见,就是在阮英平的牺牲地,建一个红色记忆园,以缅怀英烈,激励后人。

策划方案时,阮良忠从林思翔写的文章标题《大山深处红旗飘》得到启发,刻上红旗党徽用以纪念在偏僻的九斗丘成立了中共闽东地委,深切缅怀牺牲在离成立地同一个镇域的中共闽东地委书记阮英平。同时,以阮英平的原型立了一尊雕塑,展示闽东人民的好儿子阮英平的风采。阮朝阳特意请了钱树根上将题词红色记忆园,以表达对父亲的崇高敬意。

在红色记忆园的两侧建了红色长廊,展示了闽东苏区的革命斗争史和阮英平的生平事迹。


阮英平手绘桃花溪根据地地图

阮良忠告诉我,建造这座红色记忆园不仅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尊重烈士家属的意愿,同时还按照当地的民间习俗,发动阮氏宗亲捐赠建好红色记忆园,把好事办好。

2018年5月28日红色记忆园落成,中共宁德市委、市政府,蕉城区委、区政府,烈士后代阮朝阳以及当地群众参加了仪式。让我们感到庆幸的是,闽浙赣区党委常委、军事部长兼中共闽东地委书记阮英平,终于有了一个让亲属和后人祭奠的地方。

由此,我们联想到中共闽东地委的在九斗丘成立是闽东苏区的一件大事,那么九斗丘这个地方能否立个碑建个亭,以致纪念呢?

史为今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策划:中共闽东地委成立地九斗丘、红色记忆园和亲母岭战斗遗址等均在洋中古镇,而相邻的桃花溪是阮英平重回闽东的依托地,现建有闽东红军独立师展览陈列馆,百丈岩九壮士跳崖牺牲地等,将闽东苏区极具特色的红色资源整合起来,设置徒步重走红军路、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基地、宁德市红色教育基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中共闽东地委成立地这块红色牌子为核心,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讲好闽东苏区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讲好闽东苏区红旗不倒的故事。

后记

2019年7月2日,得知阮朝阳将军回宁德,住在宁德山水大酒店,我便专程去看他,当时只有我们两人,我先从宁德的无名英雄蔡威家世说起,然后再把话题引到阮英平,说出了37年前我研究考证阮英平牺牲地点的全过程。

当时关于阮英平牺牲的地点,一说是宁德锄峰村(《福建党史通讯》1985年第11期“福建革命史大事简表”);另一说是宁德县洋中北洋大窝村(《福建党史通讯》1985年第3期“革命人物)。那么阮英平究竟牺牲在何地呢?


左为阮朝阳将军,右为陈国秋

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翻阅了时任洋中区长王彦洪的走访记录,查阅了1950年10月3日宁德县人民政府公安局档案资料,阅读了《宁德县地名录》(包括自然村名),指出了“宁德县洋中乡北洋大窝村”的说法不够准确,排除了“宁德锄峰村”的说法。于1986年11月发表《阮英平究竟牺牲在何地?》的党史考证文章,结论是:阮英平牺牲的地点以“宁德县洋中乡北洋炭山”为准。

我和阮朝阳说,通常中共党史人物传的籍贯、出生、入党、主要事迹或贡献、牺牲地等均是重要元素,有不同说法时,必须考证统一说法。况且,上个世纪80年代,闽东苏区列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的仅阮英平与马立峰两位烈士,阮英平是闽东人民革命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在福建党史上是十分有影响的人物。

此后,出版的阮英平传和各级红色教育基地的资料都统一了烈士牺牲地的说法。  □ 陈国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