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蕉城要闻 >

最美的科技工作者

2024-07-05 15:55:58 三都澳侨报

朱李登:躬耕医学检验 为临床诊断擦亮“眼睛”

在医疗卫生领域,有这样一群“检验人”,他们被称为临床医生的“眼睛”,终日与检验器械为伍,和标签试管作伴,坚守在标本检验、数据分析的岗位上,只为从成百上千个临床样本中找出致命“元凶”,助力临床快速诊疗。宁德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朱李登便是其中一员。

二十七年如一日,朱李登致力于临床医学检验,在看似枯燥、重复的工作中,精湛专业医术、潜心钻研学术,凭着极端负责的严谨态度、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践行医者使命担当,全力守护群众健康。

精准检验 甘做临床诊断“侦察兵”

一身白大褂,满面笑容、腰背挺拔、走路带风,是初见朱李登留下的印象。看似平易近人的他,对于工作,却容不得一丝差错。

“医学检验科工作几乎没有‘淡季’,我们坚守每一项实验,精确每一个步骤,观察每一个图像、审核每一行数据,只是为了从患者的血液、粪便、体液等样本中,发现异常情况,辅助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和选择用药。”朱李登说。

为了确保每一份报告,甚至每一项指标都能达到最高标准,朱李登带领团队坚持“严谨、求真、务实、公正”八字方针,积极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内审机制,由两名检验医师对每份报告进行“双复核”,确保报告数据信息的精确性。

“质量是我们检测工作的生命线,一份不准确的检验报告,是对临床医生诊疗工作的干扰,所以我们的每份检验报告都将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以上,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朱李登说。

在朱李登的带领下,宁德人民医院检验科广受认可,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关于实验室检测项目室间评价项目32项,优秀率达98.6%;参加省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项目112项,优秀率达98.9%。

精心服务 化身群众健康“贴心人”

本着以“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朱李登不仅严把检验工作质量关,还竭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和良好的就医体验。

“年龄大了,不扛饿。因为要空腹抽血检查,早上七点半我就来医院了,没想到医生已经上班了,早早抽完血就能去吃早餐了。”正在宁德人民医院检验科窗口进行采血的市民李大爷说道。

检验科是一个服务窗口。在朱李登的带领下,科室积极落实两个“半小时”服务机制,所有检验科医技人员上午提前半小时到岗,推迟半小时下班,通过拉长工作时间,提高检验效率。

其实,这只是检验科实行“高效检测”举措背后的一个小小映射。为进一步完善检测项目、提升服务能力,朱李登经常主动与临床医生交流,征询意见、改进工作。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下,他带领团队致力于实现当天检验、当天出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高质高效的诊疗依据。

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落户宁德的各种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为了配合做好产业职工岗前、在岗、离岗职业健康检查,朱李登还瞄准前沿,靶向突破,积极引进先进的染色体微核样品收获系统、染色体微核样本分散系统、高通量遗传工作站、双着丝粒自动分析软件、微核自动分析软件、核型分析软件等软硬件设备,开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微核检测、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估算等项目,填补了宁德市职业健康检查领域的空白。

精诚专研 勇当科研攻关“生力军”

检验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工作之余,朱李登随时保持充电状态,坚持阅读大量专业书籍,主动前往省级医院进修医学检验专业学科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与此同时,朱李登凭借着“心系科技、敢为人先”的科学家情怀,还收获了科研生涯累累硕果:承担了国家发改委2019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国产高端血凝分析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子课题项目1项,顺利结题并被国家发改委授予“临床研究实验室”;2022年,被区卫健局任命为蕉城区临床检验质控中心主任,兼任学术职务有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临床标本学组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现场快速检测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检验学分会临床实验室管理与安全学组委员,宁德市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2024年,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及报送宁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撰写省级以上学术论文13篇。

“科研工作,是检验科的另一份责任,这些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团队努力的成果。”朱李登表示,眼下,精准医学更需要精准检验。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将带领检验科团队,在“搞研究”上继续探索和突破,力求以科学的手段、准确的结果,为群众提供高标准的医学检验服务,擦亮临床诊断“眼睛”。  □ 周思颖

周如昭:扎根基层三十余载 情倾科技助农发展

平易近人,交谈时柔和淡定,眼前的周如昭给人干练的印象。从业三十余年,她用坚定的步伐丈量蕉城的片片农田,作为蕉城区种植业技术指导站高级农艺师以及一位粮食生产技术人员,她致力于推广粮食“五新”技术,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一直是她工作的目标和动力。

扑身农田生产,促粮提质增效

眼下已是初夏,气温逐日升高,在赤溪镇福建主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内,周如昭正在与种植人员进行交流,作为粮食生产技术人员,周如昭时常往返于蕉城各乡镇农田、种植基地,关注生产种植的方方面面。

“经常有农户向我们询问,‘粮食效益低,有没有好品种可以推荐?’‘人工成本高,有没有适合山地的小型农机具?’‘玉米病虫害严重,有没有防治措施?’等等问题。”周如昭说,为了快速、有效地解决生产问题,她牵头成立了全区的工作群,根据农时发布技术信息,解答群里农户提出的问题。

2022年,全区复垦复耕种粮面积比上一年大幅增加,其中玉米约占了4000多亩,因是第一年种植,玉米种植户问题较多,同年5月,金涵乡上金贝村的复垦种植玉米户反映,其地块出现白苗、紫苗和部分植株顶部腐烂的现象。

接到问题后,周如昭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看,发现主要原因是新开地比较贫瘠,肥力不足造成缺素症,顶腐病没有预防造成顶叶腐烂发臭,“知道问题后,我们随即指导农户按照科学方法分期施足肥料,同时采用药剂进行防治。”在周如昭的指导下,半个月后,玉米苗重新恢复了绿色生长,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自2020年被聘为市级科技特派员以来,周如昭通过现场查看、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农户及时进行沟通,有效解决了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农机具使用、惠农扶粮政策等问题70多个。

为了规范种植,周如昭还在工作群里发布了《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举办了专门的培训班,以点带面进行指导。她还先后主持全区的粮食高产创建、优质稻、优质甘薯、水稻生产功能区、山垅田复垦复耕种粮试点、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等项目,负责项目实施和技术指导。

亲身示范培训,带动粮食生产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农户接受新技术,要有一个直观的过程,示范培训推广尤为重要。“农户种了一辈子,很有自己想法,要说服他们,只有让他们亲眼看到科技化、机械化的好处才好办。”周如昭说道。

2017年以来,针对蕉城区水稻农业机械化率低的现状,周如昭与农机部门配合,希望在种粮大户中推广使用小型水稻收割机和水稻插秧机,以实现农业科技化,带动农业生产。

想法的实施总是存在难度,推广伊始,农户们认为山区地块不适合机械操作,买机械花钱不划算,针对这些情况,周如昭觉得与其苦口婆心劝说,不如让农户直接体验到农业机械的高效率。

周如昭先后与农机部门技术人员探讨小型适用的山地机型,并对机收和机插育秧技术进行现场培训,种植户看到使用小型机械进行机割和机插的效率大概是人工的7-8倍后,逐渐接受了使用机械。

经此一役,种植户们纷纷跟上了农业机械化的脚步,截至2023年,全区种粮大户有小型水稻收割机40多部,小型插秧机10多部,有效节省人工成本。

落实扶粮政策,普及惠农宣传

尽管在农业技术领域有难有险,但周如昭却始终坚持不懈,最大的动力就是她对农业工作的一片赤诚之心。作为农业技术人员,如何推广技术,促进粮食的提升增效一直是她的追求,同时,她也在不断地进行农业政策的宣传,让农户们种得安心、种得放心。

2020年以来,周如昭先后三次参与起草了《蕉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工作措施的通知》,积极落实扶粮政策,积极协调各部门落实种粮大户、水稻保险、野生动物侵害粮食作物政府救助保险、粮食高优示范片等区级财政政策补贴,为提高种粮积极性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

特别是野生动物侵害粮食作物政府救助保险,在周如昭的积极协调下,蕉城区首先在洋中镇进行试点,随后在全区全面推开,“这项政策在宁德市蕉城是第一个试行的,在农户粮食作物受到野生动物危害时能够及时得到理赔,有效地保障了种粮农户的积极性。”周如昭说。

宁德市第三届市人大代表、蕉城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蕉城区科协四届委员、宁德市农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周如昭活跃于各大会议,为农业技术发展出谋划策。

此外,作为农技人员,周如昭工作之余也不断进取,2022年12月她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023年度宁德市级科技特派员考核为“优秀”,同时在CN级以上刊物发表《蕉城区鲜食特色型甘薯品种对比试验》等粮食类论文5篇。

“作为农业生产科技工作者,既要帮助群众解决农业技术方面的难题,又要努力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健康有序发展。” 周如昭说,未来希望可以与全区农业技术人员齐心协力,促进农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在蕉城的大力推动,不断加强农业技术的革新,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农药、新化肥等方面下功夫,为蕉城农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黄子煖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