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夏天,杨长友带着对科技的热忱与对教育的执着,响应蕉城区科协的号召,播下了科技创新社团的种子。初衷简单而纯粹,杨老师希望为学校里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民工家庭的学生,开辟一片探索科学的天地。他知道对于这些孩子而言,生活中缺乏接触科技、展现创造力的机会,因此他决心为他们搭建起一个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
社团成立之初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吸引并维持学生的兴趣,他没有选择简单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采取了“寓教于乐”的方式。“我就是想给孩子们搭个台,让他们在玩中学习,从科技探索中找到乐趣,同时也慢慢懂得传统文化的美好。”杨长友带着孩子们做模型、搞实验,让科技变得好玩又实用。从航空航海模型的制作到参与省市级的科技竞赛,他一步步引领着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实践中汲取知识,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科技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如何操作机器或编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在杨长友的精心筹备下,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科技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它们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与未来的窗。
他分享道:“我带孩子们去实地看看那些老房子,用现在的科技工具帮他们揭开古建筑的秘密。这样做,他们不光掌握了科技的用法,还自然而然地对老一辈的东西产生了兴趣。至于做黄家蒸笼的项目,学生们从查资料、跑现场到访谈非遗传人,都是亲自动手,这个过程让他们学会了尊重传统。”学生们手握湿度计、照度计解读古建筑的设计智慧,亲身体验柳杉片手缚技艺感受传统技艺的精髓,既增长了科学知识,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科技教育之路并非坦途,它需要教师的坚持与学生的努力共同铺就。在指导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过程中,杨长友见证了孩子们从初学者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小小科学家。
2021年,护城河水环境调查项目不仅让学生们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在省市级比赛中摘得桂冠,这一过程充满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以及解决问题的历练,杨长友总是那个耐心的引导者,鼓励孩子们面对分歧,学会沟通和协作。他说:“看着孩子们从开始的争执到后来的默契配合,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他们不仅学会了科学技能,性格也变得更坚韧、更有团队精神了。”
荣誉是努力的见证,也是继续前进的动力。杨长友在历年来的辛勤耕耘中,收获了“年度优秀科技辅导员”等称号。“我是一名科技辅导员,我自豪,我坚持 !”在荣誉的背后,他看到了自己作为一名科技辅导员的责任,那就是不断学习,紧跟科技前沿,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年轻人。
谈及未来,杨长友的眼中闪烁着对科技教育无限的热爱与期待。“路还长,我会不断学习,尝试新方法,给孩子们更多机会去表现、去挑战。一起努力,让科技教育在蕉城,甚至更大的舞台,闪出更亮的光。”他计划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社团的内涵,引入更多前沿的科技元素等,同时也将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孩子们在科技的海洋中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温度。
杨长友一路走来,证明了科技教育不仅能够启迪智慧,更能滋养心灵。在这条道路上,他用爱与责任,为学生们搭建起了一座通往未来世界的桥梁,他正在以自己的行动为“科技育人,文化润心”这一理念写下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