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余汕康)作为端午节的“气氛担当”,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美食。在宁德蕉城区,除了传统粽子之外,蕉城区因其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的特色粽子也广为流传,当地的畲族菅粽制作技艺更是宁德市级非遗项目。
菅叶粽,俗称菅粽。不同于汉族用竹叶裹成三角锥形,畲族同胞采用新鲜采摘的菅草叶子作为外衣,用棕叶丝缚作5节,因此又称“枕头粽”“五节粽”“长粽”。每年端午,畲族人民除了把菅粽当佳品敬祭祖宗外,还用它馈赠亲友。
佳节来临,在蕉城区少数民族村寨猴盾村里,畲族同胞们正在制作菅叶粽。“我们在裹菅叶粽时,必须提前利用特有的野生灌木黄碱柴,制作黄色碱水。”猴盾村菅叶粽手艺制作人兰维芳介绍,制作菅叶粽需要把精选的糯米泡进黄碱水里,浸泡几小时后,用菅叶包裹好糯米,再用棕叶丝固定成枕头形状,放到锅里煮七至八小时。
煮熟的菅叶粽为浅黄色,香气四溢,畲族同胞还常常在糯米中掺入少许的豌豆、肉片等,更是增加了菅叶粽的口感与风味。“裹菅叶粽已经三十多年了,猴盾村家家户户都有裹菅叶粽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全村更是要裹3万多个粽子。”兰维芳说。
端午佳节,漫步于猴盾村,热情的畲族同胞会给你递上香甜软糯的菅叶粽,而在宁德市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里,也随处可见畲族的菅叶粽。正如唐代诗人杨巨源所写:“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