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探秘 >

百丈英风

2024-05-29 09:48:57 三都澳侨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闽东苏区创建90周年,宁德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合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纪念闽东苏区创建90周年征文活动,主题是:忆峥嵘岁月,谱时代新篇。看到征文启事,作为曾经的一名闽东党史工作者,以往从事党史的经历不断在眼前涌现……闽东苏区的革命斗争史不仅跌宕起伏,而且亮点纷呈。写点什么呢?我思考着,还是写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吧。

英雄无名?

40年前的1984年,宁德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的纪念闽东苏区创建50周年活动,苏区人民铭记百丈岩上牺牲的红军英烈,制作了一尊九壮士的群像雕塑以志纪念,群雕的名字是“百丈岩九壮士”,在文字说明部分写着“至今未知牺牲烈士的姓名”。看到“未知……姓名”,我的脑海里立即跳出四个字“英雄无名?”

当时我在宁德县(今蕉城区)党史办工作,一种职业的敏感让我暗暗下了决心:不能让他们继续“无名”,希望有一天人们像纪念“狼牙山五壮士”一样,永远铭记住咱们闽东苏区的百丈岩九壮士。

百丈岩九壮士这个悲壮而又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在1936年:

这年初冬的一天,我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一百余人,在闽东特委委员、组织部长阮英平的率领下,从罗源转至宁德,驻扎在虎贝东源村。正午,一大锅香喷喷的米饭煮熟了。游击队员们有的把饭装进布包,有的正大口大口地吃着。突然,“啪!啪!”的枪声划破了寂静的山谷。哨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国民党保安大队从虎贝桥头方向悄悄向我驻地袭来。

“敌情不明,不打无把握之仗。撤!”阮英平果断下令。

部队迅速向东源村后门山撤退。东源村背后隔着三个小山包,就是百丈岩。第一个小山包右侧有条小路通往桃花溪。部队来到通往桃花溪的路口,谁知,山岔口又冒出一队从桃花溪方向扑来的保安队。原来,敌探知我游击队驻地后,以国民党省保安团陆连、刘连、陈连的三个连兵力,分别从桥头、桃花溪、林口三个方向包抄过来,妄图把我军一网打尽。

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从桃花溪来的敌军才和我部队接上火,来自桥头的敌人也向我方开枪射击。阮英平指挥战士们与敌展开殊死的拼搏。敌军在机枪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地发动进攻。敌我力量悬殊,我军不得不向百丈岩方向且战且退。

当我部队撤到第二个小山包时,敌人蜂拥而上。阮英平当机立断,命令纵队政委缪英弟率一支队阻击桃花溪敌人,并抢占百丈岩顶峰制高点;纵队长沈冠国率一支队阻击桥头敌人;阮英平率纵队部和另一支队迎击林口敌人。

当缪英弟率支队到百丈岩的第三个小山包时,突然,从岩顶射下密集的枪弹,几位战士当即中弹。余部被敌猛烈的火力压在岩石下,难以突进。

情况万分危急!狡猾的敌人早已调遣一个排的兵力,抢先从百丈岩后坡登上岩顶,预先设伏,形成“口袋”,我军四面受敌陷入绝境。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占领岩顶,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刹时,只见一名壮士,一手挥手枪,一手握大刀,大吼一声“同志们,跟我上!”二十多名游击队员像猛虎般从岩石下“霍”地跃起,迎着敌人的弹雨向岩顶冲去。勇士们的手榴弹接二连三在敌群中炸响,乘着一阵硝烟,向敌阵猛扑。敌我双方在岩顶一块窄小的山坡上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我英勇的红军战士插上刺刀与敌人拼搏。有的紧握枪托对准敌人的脑袋猛砸;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往死里抠;有的紧紧咬住敌人的手脚不放;有的和敌人抱在一起,滚下悬崖。但终因寡不敌众,我方最终剩下九名壮士被逼退到百丈岩的边沿。岩下是百丈深渊。一群敌兵张牙舞爪高喊:“捉活的!捉活的!”蜂拥而上。我九位红军战士毅然砸烂枪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我们被这悲壮的场面深深地感动了,敬仰之情油然而起。此时,夕阳的余晖正照耀着百丈岩峭壁,我仿佛看到了一座血染的丰碑在我眼前升起。

九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场景,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闪现,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之后,我又陷入了沉思,闽东红军独立师多是闽东籍的战士,在闽东本土作战,群体跳崖牺牲,会是无名?

史海寻踪

疑问归疑问,如何将无名变有名呢?

我理了理寻踪的思路,首先,这支战斗部队是闽东独立师下属的第三纵队,闽东独立师的领导人是叶飞,第三纵队的领导人是阮英平,应该从有关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史料中去寻找线索,从叶飞、阮英平有关资料去寻找线索,从1936年这场悲壮的战斗中去寻找线索。其次,应从知情者中去抢救“活资料”,让知情者有更多的回忆,从中发现线索。1984年时,闽东独立师健在的老红军还有一部分,年龄在70岁左右。第三,从有关文件档案中去寻找线索,民政部门有关“五老”和烈士普查的档案资料。这些,都有可能为寻找九壮士的身份提供重要线索。

因为宁德县是百丈岩战斗的所在地,我以宁德县委党史办的名义给闽东各县(包括连江、罗源)去函,请求关注百丈岩战斗的亲历者和提供相关资料。

也许是苍天有眼,我的去函马上有了回应。时任周宁县人大副主任陈文发给我来信,提及百丈岩九壮士的重要线索。

1984年12月,我走访了时任周宁县人大副主任的陈文发。在周宁县人大办公室,陈老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向我叙述了当年突围的情形:

“当时我是阮英平首长的警卫班长,随纵队队部行动。就在阮吴润支队长带领二十多名队员迎着敌人的弹雨冲上百丈岩顶、拖住敌人时,我纵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便组织力量从山包左侧的斜坡——敌人薄弱地段杀开了一条血路,往天峰院方向转移。


闽东独立师政委 叶飞

“太阳落山后,百丈岩渐渐被迷雾所笼罩,敌兵退走了。我们部队陆续集中到天峰院,疲惫之极的战士们躺满草坪。阮英平首长焦急地踱着步子,等待着缪英弟他们的消息。天黑时,缪英弟终于带着十多名队员回来了。他们向阮英平汇报说:“阮吴润支队长带二十多名队员冲上岩顶,与敌拼上刺刀。我在岩下的山包阻击敌人。岩顶上杀声、叫声不绝于耳,有敌我两人抱在一起滚下悬崖的,有从岩顶把枪支往下扔的。接着,听到敌人朝崖下放了一大阵枪,后来,岩顶上就没有声息了。我带十多名队员从山坡滚到沟里,顺着沟底直摸到这里,阮吴润他们可能全部牺牲了……”

“阮英平首长听后,一句话也没说,朝着百丈岩方向久久地伫立着。一阵难忍的沉默。

“当晚,纵队在天峰院草坪上清点队伍。我方伤十多人,二十多名队员下落不明。部队将伤病员交给地方党组织送往附近的白岩红军后方医院,并布置周围的革命群众,寻查二十多名队员的下落。部队连夜转移到那罗寺整休。

“几天后,我地下党组织汇报说,地下工作者和群众化装成樵夫上百丈岩一带山峰找到了几位负伤掉队的伤员。从战场上看,我方牺牲十多人,敌人也留下了二十多具尸体。在百丈岩悬崖下,躺着各种姿势的九具红军游击队员的遗体。有的斜压在敌人的尸体上,双手还紧卡着敌脖子;有的手握砸断的枪支……在悬崖下仰面躺着的一具遗体,中等个,壮实身子,黝黑的面庞,鲜血从紧闭着的嘴角顺着脸颊流出染红了黄土地,安祥的面庞还挂着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的身边是砸烂的枪支,身上还穿着一件毛衣。经我地下党组织的辨认,他就是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第二支队长——阮吴润壮士。

“阮吴润壮士遗体完好,地下党组织的同志找到一顶军帽戴到他的头上,将他和其他八位不知姓名的壮士遗体抬到悬崖附近的黄土坡地上安葬。”

无名九壮士中终于发现了一个光辉的名字!我感到一阵欣慰。

沉默了一会,陈老接着说:“我认识阮吴润是1936年的春天,那时他已是一位支队长了。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壮实机灵,猛打猛冲,勇敢果断的支队领导人。其他就不知道了。”陈老不无惋惜地叹了一口气。

关于阮吴润的籍贯及其他生平事迹仍然是一个谜。我渴望有朝一日能解开谜底,让壮士的光辉业绩广为传颂。

1986年底,我提笔给陈老去信,再次请他提供阮吴润的线索。信一直未回,我以为调查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想到在1987年2月28日,我突然收到陈老的一封信。信中说,近年来,他都在想方设法收集阮吴润的事迹。前不久,在与周宁几位老同志的一次谈话中,得知阮吴润是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人。他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作了调查。信中还附上一份周宁县咸村乡人民政府1987年1月7日写的《关于阮吴润革命事迹的调查报告》。我如获至宝,一口气读了下去:

“阮吴润,1913年生于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1934年3月在芹太石参加吴石兰游击队。嗣后编入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担任第二支队长,常在周宁、宁德一带打游击。1936年7月23日,他在周墩县委书记张云腾和阮英平率领下攻打下坑十六坛反动刀会,杀死会首汤孙鸿等人。1936年9月的一天,阮吴润等九名指战员被敌逼退到百丈岩崖边,终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跳崖牺牲。吴润时年23岁。”

“以上事实业经查证核实。曾经县人委于1966年12月15日以民字第164号文件上报省民政厅备案。”

《报告》对阮吴润事迹的了解是个重大突破!我像是在沙漠中发现了绿洲那样兴奋。

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我忙搁下手头工作,踏上往周宁的旅途。

热情的主人——周宁县委党史征编委的老王早已等候在车站。他告诉我,今天巧逢周宁县委召开三年游击战争的老同志座谈会,我要采访的陈老及几位知情者都在城关。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机会呀!晚饭后,我找到陈文发老人。“你的来信收到了,我想进一步了解阮吴润的事迹。”一阵寒喧之后,我单刀直入把话引到正题上。陈老说:“阮吴润的家乡就在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本来无需费多大周折的,但不幸的是1936年7月18日,也就是他牺牲前的近两个月,房屋遭敌焚毁,一家人被迫迁本县咸村乡洋中下坎村栖居。以致多年来寻无下落。关于他的事迹,陈步旭等同志比我知道的更多。”

当晚,陈老带我找到了陈步旭。陈步旭老人给我介绍了一些新的情况:“阮吴润是玛坑乡里东坑人,祖上以开荒为生,出生贫苦。父母为了能让吴润识几个字,拼死拼活地干,勉强让他在外东坑念了一年私塾……”

两天时间里,我又走访了肖立营、魏定烈、余养良等同志。他们回顾了阮吴润率支队参与攻打下坑十六坛反动刀会的事迹。

两天的采访结束了,我的采访本上记满阮吴润壮士的事迹。但是其他八名壮士的英名和业绩却还没有着落。为此,陈老郑重地对我说:“我们还有继续寻找八名不知名壮士的义务。在周宁民政局英名录里就记载着何帮烂烈士在百丈岩战斗牺牲,是否跳崖牺牲,还有待考证。我建议在闽东各县都查一查。”陈老的话说出了我的心声。

之后,我协助陈文发整理了一份回忆百丈岩九壮士阮吴润的文章,编入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从书。

从找到第一个九壮士的英名阮吴润后,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又陆陆续续找到了6名跳崖牺牲的烈士,他们是:

阮吴润,又名阮吴近,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1935年入党,牺牲时23岁;

冯廷育,宁德洋中前路村人,1934年参加游击队,牺牲时34岁;

余深德,宁德九都华境村人,1935年参加游击队,牺牲时23岁;

高细瑶,宁德九都华境村人,1934年参加游去队,牺牲时20岁;

谢兆量,宁德九都云气村人,1935年参加游击队,牺牲时19岁;

何帮灿,周宁礼门乡洋坪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

其余3名跳崖战士,至今人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叶飞题词

如何让后人记住百丈岩九壮士这段悲壮的历史,记住壮士们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时任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的叶明祥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请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题词“百丈英风”。

这是一幅弥足珍贵的题词,叶飞是闽东独立师政委,也是苏区党的最高领导人,他的题词充分肯定了闽东独立师是一支英勇善战,视死如归的铁军。

2010年5月20日,在叶明祥办公室,我专程采访了他:

陈国秋:“百丈岩九壮士”事迹非常感人,不亚于闻名全国的“狼牙山五壮士”。2010年4月29日福建省发改委、省委宣传部等单位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百丈岩九壮士)等六个闽东红色景区上报国家发改委,并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备选名单。关于“百丈岩九壮士”的宣传,您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请了闽东苏区当年的领导人叶飞题写了“百丈英风”四个字,今天专门拜访您,请您谈谈过程。

叶明祥:1992年的时候我在宣传部工作,各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活动开展得也比较活跃,为了宣传宁德烈士和英雄人物,当时我认为“百丈岩九壮士”事迹是极其典型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于是决定在“九壮士”跳崖牺牲的宁德虎贝东源村附近的百丈岩山峰的岩壁上搞个摩崖石刻,让世世代代都永远记住“九壮士”的英雄事迹。

陈国秋:如何让后人直观地感知“百丈岩九壮士”悲壮事迹,您想到要让当年的老首长叶飞题字,这个创意是怎么来的?

叶明祥:“百丈岩九壮士”的英雄事迹是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有异曲同工之处。“狼牙山五壮士”是为了掩护群众的撤退把敌人引入山中,最后弹尽跳崖。而“百丈岩九壮士”是为了掩护红军游击队突破敌人的袭击,与敌人殊死搏斗,弹尽后跳崖牺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百丈岩九壮士”更为悲壮、更为壮烈。因为百丈岩那座山很高很陡,崖谷非常深,“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之后还有两个人——葛振林和宋学义生还;闽东“百丈岩九壮士”跳崖之后全部牺牲了。而且“九壮士”和敌人搏斗的场面极其惨烈,有的是紧握着枪托猛砸敌人的脑袋;有的是掐着敌人的脖子往死里抠,还有的是紧紧地咬住敌人的手脚不放和敌人抱在一起滚下悬崖,还有很多惨烈搏斗的场面,甚至到最后把枪支都砸烂不留给敌人。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它比“狼牙山五壮士”更为悲壮,所以我们觉得“九壮士”形象非常高大。

当年采访当地群众时,他们回忆说,“九壮士”跳下悬崖的时候还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其英雄事迹非常感人。我们到实地看后感受颇深,后来我一直在想该用什么方式把他们这种事迹和精神体现出来,使沉寂的历史让后人记得。百丈岩那个地方过去是虎贝通往支提寺的必经之路,我也是去支提寺路过那里时才得知这就是“九壮士”跳崖的百丈岩,看见那么险峻的山崖我萌发了一个想法,就在他们跳崖的石壁上搞一个摩崖石刻,让后人敬仰纪念。

叶明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叶飞曾经要来闽东考察。之前叫了他的秘书梁国怀先过来走走,听听老区有什么要求。他到宁德时是我全程陪同的,桃花溪一带的几个老区村我们都走过,只有我一个人陪同,他也只有一个人过来。我陪他走了很多地方,直到他回去。后来我想闽东是叶飞战斗过的地方,而且他的职务也高,如果他可以题词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是要找叶飞必须先找他的秘书,于是我给梁国怀打了电话征求意见,我说了摩崖石刻的事情,我的意思是想请委员长题几个字刻在悬崖上起到纪念先辈和教育后人的目的,希望能为我转告叶飞。过了几天,梁国怀给我打来电话说委员长同意给我们题词,不过内容要我自己来定。关于内容我思考了好几天,最后经过斟酌我选定了“百丈英风”这四个字,叶飞也同意了。1992年的时候,那时他已经有78高龄了,他给我们题了“百丈英风”这四个大字。

陈国秋:当时题字应该有很多种角度,您为什么不从“九壮士”的角度,而从地形的高度“百丈”这个角度去考虑,是出于什么样的思考?有没有考虑过“九壮士”这个方案?

叶明祥:我当时也排了好几个方案,最终选择“百丈英风”,一是“百丈”既能说明地貌高地形险峻又能体现英雄“九壮士”的高大形象;二是“英风”表现了他们的英姿和伟岸高大的英雄风貌。出于这些立意最终选了“百丈英风”。后来把叶飞的字刻到岩壁上又花了很多心思。当时叶飞题的字只有16开大,要刻上岩壁必须要放大,那时科技手段很差,设备也很少,经过询问,好不容易才得知宁德进修学校有一台幻灯机。我就叫我们宣传部办公室主任阮建东去联系,交代他把字放大成最大的,后来他去进修学校把字放大成最大的。

陈国秋:放大之后每个字有多大?

叶明祥:约一米见方。当时我找到虎贝乡党委书记孙焕春,我和他沟通了之后,他很支持。宣传部出了点钱,他们叫了人在山上搭了架子刻字。刻的期间我也去过两三趟。刻过之后再用红漆涂上去,我看了觉得效果不大理想,主要是叶飞的字体放大刻上去与原貌有点变形,还有关键的一点是刻得不够深,不过没办法,另外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在悬崖边搭架凿刻比较危险),就没有再去讲究它了。我想如果有条件,最好把那个地方再重新修缮一下,重新刷上油漆,再在旁边为“九壮士”的事迹立块碑建个亭。这个事情如果做好,游人到那里,即使不用介绍,也是个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很直观的景点。

陈国秋:这次将“百丈岩九壮士”项目报到国家去,国家一旦列入名录之后,将争取资金重新修复这个景点,把“百丈岩”这个风貌展现出来。其实立碑建亭这个事情我们当地政府就可以做,我将在适当场合向区里提出这个建议。

叶明祥:可以弄个碑子,把“九壮士”事迹都刻在碑子上,如果这个事情做的好,对宣传闽东革命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教育都很有意义。

我采访叶明祥的实录收入《海山蕉城探秘》一书,今天细读一遍仍有很多收获,感谢叶明祥的努力和用心,为宣传闽东苏区办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

石刻群雕

百丈岩九壮士红色景点建设,得益于闽东独立师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经典景区规划,从而启动了九(都)贝(虎贝)老区公路建设。

我们在建设公路的同时,已经将沿线红色景点规划在内,其中把打造百丈岩九壮士景区作为重中之重来考虑。

如何让百丈岩九壮士跳崖的悲壮场景再现,无疑成了这个红色景区的主题。景点东源村属于虎贝镇管辖,虎贝镇党委、政府收集了大量闽东红军独立师的资料,走访了地方党史、文旅等部门,征求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出了公开征集百丈岩九壮士景区方案的建议,在获得各方支持的前提下,进行了公开的征集活动。我当时在区政府工作,作为此次活动的顾问给予了大力支持。

此前,我们请到阮英平之子、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原部长阮朝阳将军,到东源村实地考察百丈岩战斗遗址,征求阮朝阳百丈岩九壮士景区的设计方案。

公开征集和请阮朝阳考察,主要聚焦百丈岩九壮士跳崖的群雕创意上。我们还特地请到福建省的雕塑家杨绍浩老师,在选定的景区方案基础上主创群雕初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和阮朝阳同意后定稿。

2022年12月29日,百丈岩九壮士石刻群雕屹立在九壮士跳崖牺牲处的附近。石刻群雕边上的文字说明写到:

这座巍峨挺拔、陡峭险峻的岩壁,高百丈,称百丈岩。岩壁镌刻着闽东苏区领导人叶飞题写的“百丈英风”, 遒劲刚健。

这四个字,讲述着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战事。

1936年9月,闽东特委组织部长阮英平率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从连江、罗源转战至宁德,驻扎于虎贝乡东源村。国民党省保安团获悉第三纵队动向,派三个连分三路包抄围堵。危急关头,二支队长阮吴近临危受命,率二十多名战士抢占百丈岩,不畏强敌,殊死搏杀,掩护纵队突围转移。子弹打光了,石头砸光了,掩护任务完成了,阮吴近的二支队仅剩九人。

面对蜂拥扑来的敌人,九壮士视死如归,纵身跳崖。

此刻的天空充满崇敬。崇敬着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腾跃身影;崇敬着一个个定格在最年轻时光中的伟大生命。

请铭记九壮士:阮吴近、冯廷育、余深德、高细瑶、谢兆量、何帮灿以及三位无名烈士。因了壮烈的浴血功勋,因了豪迈的坚定信仰,百丈岩九壮士的群雕,成为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中一座彪炳千古的至尊荣耀。

红色地标

2023年7月1日,我接到福建省有关部门的电话,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有福的地方是我家”八闽红色地名巡礼活动启动,计划全省选6个红色地标点拍摄系列宣传片,其中宁德百丈岩九壮士遗址列入计划,届时请我帮助完成。

对于宣传闽东苏区的红色亮点,我历来是全力支持,尤其是宣传百丈岩九壮士这个我熟悉的题材,我更是义不容辞,欣然答应。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在头脑里过滤了有关百丈岩九壮士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理了理初步线条,对完成任务有信心。

百丈岩的所属虎贝镇东源村,被列入福建省的红色地标之一。东源村保留着丰富的红色记忆,包括红军九壮士跳崖点和战士跳崖前砸烂的枪支部件。此外,村内还建有百丈岩战斗展陈馆,以及村民当年立下的无字碑等历史遗迹。昔日的战地如今已经变成了美丽的乡村,东源村不仅保留着众多的历史遗迹,还拥有干净整洁的村内环境和别具特色的苏区客栈。

9月份,省里传来拍摄宣传片的脚本,负责拍摄任务的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编导陈华蕾向我了解情况,核实当年寻踪无名烈士成有名烈士的细节,我提供情况,陈华蕾修改脚本,直到通过审核。

10月10日早上,我按计划到虎贝东源村的百丈岩九壮士事迹陈列馆门口和九壮士跳崖牺牲处两个地点取景。

在东源村我讲述了下面这段话:

1984年是闽东苏区创立五十周年,宁德举行了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老区人民也从未忘记百丈岩上牺牲的红军游击队英烈们,做了一尊九壮士的群像雕塑以志纪念,命名为“无名九壮士”。当时我在党史办工作,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忘记。我想:不能让他们继续“无名”,希望人们像纪念“狼牙山五壮士”一样,永远铭记咱们福建的百丈岩九壮士。当年宁德民政局做的几次五老和烈士烈属普查留下的档案资料,为我们寻找九壮士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百丈岩九壮士群雕下方我讲述了这段话:

当年百丈岩九壮士牺牲自己、成功掩护的闽东红军独立师游击队,之后发展到1300余人,于1938年初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成为铁军中的一支劲旅,让闽东之光汇入人民军队的光辉征程。

取景之后,进入后期制作和送审阶段。

在剪辑过程中,我帮助协调了一两个航拍镜头的取舍,全片制作完成后,由于拍摄团队的认真努力,在送审阶段几乎没有什么大改动就一次性通过。

不久,记录片顺利播出,让百丈岩九壮士的史诗般英雄事迹在八闽大地上传颂……

手记

从1984年至今,整整50年过去了。我见证并经历了百丈岩九壮士从“无名”到部分“有名”的不寻常过程。今年,恰逢闽东苏区创建90周年纪念,我和读者一起重温这段历史,一起了解百丈岩九壮士背后的故事,正是让更多的人铭记闽东这块红土地为之奋斗的英烈,激励我们不忘初心,满怀激情,为奋力谱写宁德新篇章而贡献力量。   □ 陈国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