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口前移,深化禁毒宣传教育
4月11日,一趟清新活泼、以蓝色为主色调的“禁毒反诈公交”在东侨开发区正式开通,车身上印着宁德市禁毒宣传卡通人物“宁宁”。这是我市首班毒诈公交,也是福建省首次融合毒诈主题开启宣传专线。
市禁毒办负责人介绍,通过在车厢内张贴禁毒宣传标语、海报,设置禁毒“图书角”,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持续传播“健康无毒,绿色出行”理念,希望广大乘客尤其是青少年在日常出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禁毒教育。
近年来,全市各县(市、区)禁毒部门融合寿宁北路戏、福安平讲戏、屏南四平戏、福鼎提线木偶戏等具有本地民俗、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特色节目,开展丰富多彩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寓教于乐,让群众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了解毒品危害,增强禁毒意识。随着“一域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创新实践取得实效,“禁毒+文旅”融合品牌逐步打响。2023年12月,宁德禁毒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上升至全省第1名。同时,全市已建成林则徐毒品预防教育基地12个、禁毒品牌社区14个、禁毒宣教室221个,开展禁毒宣传活动1000余场。
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把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创新“整合、配合、融合、聚合”“四位一体”模式,“线上和线下协同、集中和常态结合”的大宣传格局逐步形成,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打防结合,铲除毒品生存土壤
近年来,我市公安禁毒部门结合公安机构改革,制定出台“市县主战”工作方案,建立“上提下沉”工作机制,凝聚合力,重拳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一次次禁毒行动雷霆出击,一位位缉毒民警勇往直前,我市禁毒部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成绩单——2023年,全市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14起(其中,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6起、省公安厅毒品目标案件6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331名,查处吸毒人员780人次,同比分别上升50%、131.47%和25.41%,缉毒执法战果创三年来新高。
为掌握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基础情况,我市成立宁德市禁毒协会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行业分会,建立流失追溯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完善日常检查监管机制,加快建设全流程、闭环式、可溯源监管体系,保持易制毒化学品和麻精药品非法流失案件“零发生”。全市社会面吸毒人员分类分级管控实现“全覆盖”,2023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送戒率、病残吸毒人员送治率达双100%,自愿戒毒就诊率、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就诊率同比分别上升44.6%、44.8%,社戒社康复吸率从2022年的6.79%下降至2023年的2.5%,吸毒人员肇事肇祸保持“零发生”。
山海联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着眼闽东山海特色,探索“枫桥经验”在禁毒领域的融合创新,唱响示范创建“山海经”,全力打造毒品治理“宁德样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示范创建之路。
针对偏远山区民众种植罂粟入药的传统陋习,继承发扬千家万户宣传、千军万马上山、千山万水踏查、千方百计投入的“四个千万”做法,综合运用“天目”卫星遥感航测和无人机航拍技术,打造“天上卫星测、空中飞机拍、地面人工查”的“天空地”三维防控体系,全市大面积非法种植现象已经禁绝。
山区县吸毒人员少、毒情相对较轻,我市创新提炼无制毒、无贩毒、无种毒、无吸毒的“四无”基层毒品治理模式,探索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机制,农村制毒问题保持“零发生”,现有吸毒人员数量连续5年下降。
在周宁县“无毒村(社区)”禁毒示范教育基地中,常见禁毒宣传员、志愿者们贴心地为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解禁毒方针政策、毒品知识及危害的情景。同时,采取“3+N”涉毒人员管理模式,为每名涉毒人员配备一名社区民警、一名乡镇禁毒专干、一名村级禁毒专干,采取定期走访、谈心谈话、宣教帮扶等方式,帮助涉毒人员回归社会。
2023年,周宁县浦源镇和七步镇宅头村被省禁毒办确定为“无毒乡村”守护行动省级联系点,我市山区县禁毒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沿海县(市、区)养殖渔排多、外来人员多、安全隐患多、治安形势复杂等“三多一复杂”,我市因地制宜打造“海陆双控”外来吸毒人员管控模式。在全省率先打造海上禁毒宣教室、海上戒毒康复工作站,为海上渔排务工人员特别是外来吸毒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劳务纠纷调解、就业帮扶等一站式帮教服务,先后帮助解决外地涉毒人员就业问题42名、入学问题8名、落实创业贷款10万元。
同时,在福安下白石、霞浦三沙等地设立海上毒品查缉站及沿海乡镇船管站,加强港岙口、码头、沿海岸线巡查,有效遏制海上毒品走私苗头。2023年,我市禁毒部门联合广东、福州、泉州等地破获公安部目标海上走私毒品案件3起,缴获毒品2.322吨。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各项禁毒工作措施,实现禁毒斗争形势持续好转,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来源:闽东日报 记者 黄楚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