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区虎浿镇旧厝村,明、清时属二十四都,民国29年设虎浿乡,民国32年改为上西乡。据修于民国八年(1919)的虎浿旧厝《族谱》记载:“前一小溪,村在溪东,曾称‘坑东’,明神宗万历初,正旸公由坑东搬迁到村西建立新厝村。”从此坑东村习惯称为“旧厝”,沿用至今。
那罗岩窟寺
旧厝黄氏开基始祖玉第公,在元朝至正年间从由横坑迁居虎浿里厝园定居。云清公明初由罗源清坑迁居虎浿旧厝大石坪定居。
旧厝村人文底蕴深厚,历来重教尚学,文风蔚然。家乘所载,跃然纸上。祖训家风,可见一斑。
重文兴教 儒林清望
旧厝村历史上曾十分重视教育,村中有一座私塾学堂即燕翼堂,当时是宁德上西乡为数不多的私塾学堂,该学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经统计,旧厝村历史上曾出有八品耆宾顶戴20人、举人2人、贡生7人、禀生12人、增生10人、附生46人、武生14人、监生14人、职员8人。宣统三年至民国法政研究生毕业20人。燕翼堂尤以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为先导。在旧家谱序中明确看到有专列的褒奖篇,褒奖篇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品行”。“诗书启后人,山林中硕彦”,历史上也确实做到了这点,从官方赠送给旧厝匾额可见一斑。比如,不同时期有闽学政、宁德知县事、教谕都相继题赠匾额,曰:“汪洋叔度”“醇笃可风”“德邵望重”“望重儒林”“望重于山”等。还有各时期的进士、举人也题赠匾额“耕读人家”“明经雅望”等。当时杰出乡儒代表主要有黄宿源(嘉庆戌辰年即1808年四月出生)、黄克家(嘉庆已巳年即公元1809年生)、黄河源(道光丁亥年即公元1827年生)等。黄宿源与黄克家都是中式举人,黄河源虽于光绪辛卯科(1891)补贡,但他却是霍童石桥进士、孙中山总统顾问黄树荣的老师,据家谱记载,“光绪二十二年公登七十与次兄濬源八十双寿,门生进士黄树荣额以‘南山竟挺 ’。”可见当时的旧厝村曾是上西乡璀璨文化的一颗闪亮之星。
祖训家规 厚德养正
家训文化历来十分重视修身养德与家教家风教育,家教好能教育好后代励志上进、修身养德、勤俭节约、自强不息,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和睦友邻、与人为善、尊老爱幼、善于学习等,有良好家风的熏陶,孩子长大后也必将受益终身。
旧厝村的祖训家规颇有特色,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民国九年的《黄氏家谱》就收存有以下的祖训家规。
清嘉庆十一年匾
祖德宗功,千秋不朽;创业垂统,奕世长留;数亩田园,皆关汗血;方隅基址,尽历风霜;贻厥孙谋,有典有则;绳其祖武,无怠无荒;覩兹燕翼,开创维艰;凛此鸿图,守成不易。
富教国家大经,书香贻谋要事;
智愚不一立教为先,奖勤多端使人知奋;
一旦名列旌常自遂显亲之志,從兹身登廊庙当思报国之诚。
入道先教静乃安,圣言莫作等闲看。寸阴未许千金买,一暴须防十日寒。博得科名原不易,培成品行更为难。试从清夜扪心问,此事何时自可宽。
寿制屏诗 堪当美哉
寿屏文化是旧厝村传统文化的另一大特色,寿屏即是寿制围屏。村中目前仍保存着部分精美的寿制围屏,这些围屏都是清代漆屏。清代漆屏很大一部分是与祝寿有关,这与清代的祝寿风俗相辅相成,清朝前期汉族社会已经形成作寿的风俗礼节,普通人家因经济问题作寿较为简单,一般为在家中设置一寿堂,晚辈向长辈送寿礼,说祝福词句。家中经济实力好声望高的家族,晚辈和来宾往往要送礼拜寿的。
清乾隆祝寿屏风(正面)
送礼风俗中,漆屏祝寿是比较隆重的一种,在屏风中施以雕刻,多有浮雕、透雕、镂空雕等不同的雕刻技法,可刻画出多种造型与效果。许多围屏屏心漆金,以鸡翅木为框,内嵌黄杨木,用料考究,雕刻精巧。屏面往往多雕刻“路路连科”“喜上眉梢”“八仙人物”等取意吉祥的纹饰,以及人物故事图,比如:“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兰”“周敦颐爱莲”等文人雅士图;还有“狩猎图”“衣锦还乡”等生活场景,充满了诗情画意。而旧厝村的寿屏却以名人精美范文为主要内容,多以赞美寿者一生的功德,以彰显主人的德高品重。
旧厝村目前在家谱中保留有21篇祝寿的寿序,早到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晚到光绪三十年(1904),时间跨度达188年。撰写这21篇寿序的有国子监祭酒、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户部主事、省院主考、知县正堂、儒学正堂、文林郎、修职郎、儒学教谕等达官显贵,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另外,还有21篇寿制屏诗,每篇大都以七律诗的形式歌颂寿星福寿双全等,这21篇寿制屏诗与21篇寿序,完全可以编撰一本《旧厝寿制文化序诗赞》文集。
福源八景 那罗延窟
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源于自然,融于自然,最后又回归于自然,一切人文的、世俗的、人性的东西往往都以自然山水为依托,来展示自然界的美丽与神奇。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清幽、绿树掩映、水流清浅的人间仙境。
旧厝所在地的福源八景古时吸引了许多著名的儒释道人士来到了上西乡,其中就有僧人释照古、明著名道士周千秋、明万历进士著名文史学家谢肇淛、明洪武进士林保童、明成化进士陈寓的胞弟陈宇等。福源八景中那罗延窟,留下了这些名人佳作。
清乾隆祝寿屏风局部(背面)
宁德明代诗人陈宇诗云:“一穴天开宿雨收,中藏宝刹径通幽。雨花吹落三千界,香篆遥迷十二楼。诸佛庄严观自在,众生苦恼愿除休。西来本有灵山意,说法应教石点头。”
谢肇淛诗云:“白马驮经处,高僧卓锡年。山悬岩作寺,地湧石为天。簷溜经年雨,潭崩百道泉。六时清磬响,遥出万峰巅。 ”
林保童诗云:“为爱僧家景物奇,閒游到处便留题。寺当湫口龙应隐,云暗山头鹤自迷。贝叶翻馀花雨下,蒲团定后月沉西。远公遥接陶元亮,三笑相邀过虎溪。”
周千秋诗云:“悬岩幽谷翠缤纷,小径迂迴一水分。山半竹桥留返照,洞中绀殿宿寒云。溪声入夜常疑雨,石刻侵苔不辩文。讲罢华严僧已去,残钟犹向五更闻。”
释照古诗云:“数到东南几第峰,那罗岩窟最涵空。云连古寺千山合,桥架层崖一径通。窅窕自然开别境,玲珑原是有馀风。自從元表传经后,花落猿啼意不穷。” □ 黄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