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通过描绘鱼身色彩的美丽,描绘出美丽缤纷的水下世界,守住属于我们中国的非遗传承。”鱼拓画家陈丹丹这样诠释自己的初心,憧憬着推动非遗鱼拓技艺的传承与未来文创的发展。
记者到访蕉城区天瑜鱼拓工作室时,陈丹丹正在创作鱼拓艺术作品。她先用盐水细细洗去一尾大黄鱼表面的黏液,接着固定鱼体,然后调配颜料,涂色、拓印……巧手之下,一条色彩斑斓的大黄鱼“跃”然纸上。
鱼拓,顾名思义,就是将鱼儿拓印为画,这项技艺源于远古,发展盛行于宋代,当时的文人墨客常将渔获用墨汁拓下,并附以花鸟或山水,题写诗词书法,钤盖印章,彰显文人情怀。鱼拓也是一种古老的存真术,对濒临灭绝的稀有鱼种更具有留貌传世的意义。这门古老技艺几度失传,如今,在年轻艺术工作者的手中,它正被注入崭新活力。
“我是学美术出身的,但是毕业后没有从事相关行业,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鱼拓。”陈丹丹告诉记者,当时她就职于宁德市渔业协会,遇上浙江鱼拓大师顾振耀为协会制作黄鱼拓。当看到大师笔下的鱼拓宛若鲜活、甩尾游弋,陈丹丹心中久藏的艺术梦想顿时被唤醒了,她下定决心,走上了传承非遗鱼拓之路。
鱼拓作画要经历清洗、干燥、塑形、着色、拓印等工序,全凭经验。“画鱼拓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鱼,有些鱼类比如大黄鱼,它的鳞片又小又细,拓印时容易出现鳞片脱落或上色不均匀的情况。”陈丹丹说,鱼拓作画挑选是第一步,为了得到最合宜的鱼形,每每作画前,她都要早早向渔市订购最新鲜、最合适的鱼。
记者了解到,大黄鱼鱼拓技艺目前已被蕉城区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了更好传承鱼拓技艺,陈丹丹创办了天瑜鱼拓工作室,“鱼拓是我国鱼文化的瑰宝,但在中国制作鱼拓的人仅两百多人,希望能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让更多鱼拓爱好者加入,把中国的非遗鱼拓传承下去,做大做强。”眼下,陈丹丹正试水将鱼拓作品制作成文创产品,让非遗鱼拓走进千家万户。 □ 黄子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