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国家实施“双减”政策旨在治理教育生态,减轻家长过重的经济和精力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寒假期间,请家长朋友们根据孩子的性格禀赋和素质潜能,理性规划孩子的未来,确定孩子成长目标。特此温馨提示:
一、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孩子学业成长,关键是让孩子专注学校课堂教学、养成独立思考、有效学习的良好习惯。家长要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理性看待参加校外培训的作用,切忌盲目跟风,加重孩子学业负担。对于学科类培训要谨慎参加,对于非学科类培训,也要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适度参加。
二、慎重选择培训机构
家长要选择具有培训资质、证照齐全的培训机构,“证”是指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照”是指“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培训地址、办学内容、办学类型等应与证照登记相符。不要将孩子送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资质不全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参加在职教师组织的有偿补课,不参加以教育咨询、文化传播、托管和以“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冬令营”等名义开展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
三、积极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
为有效保障您的合法权益,建议家长和学生通过教育部开通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查询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培训资质,不要选择未纳入APP监管的无证机构或违规机构。家长可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在手机上就能实现选课、购课、退费、评价等全流程办理购课,家长缴纳的培训费用将直接进入机构托管账户,由银行进行监管。当您有合理退费请求时,也可以通过APP申请退费,按照合同约定,应退费用会原路返回支付账户。建议家长和学生务必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购课或续费,不要私下通过其他方式向培训机构缴纳培训费用。
四、理性支付培训费用
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改局等部门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收费标准,培训机构不得擅自提高收费价格(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参照执行,非学科类按市场价自行调整),培训机构场所内必须公示收费标准,家长要认真查看,请学生家长在支付培训费用时,不要支付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支付不超过5000元限额的费用,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同时,要警惕以“充值赠送”等方式诱导超时段、超限额收费。要注意缴费安全,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完成培训缴费,切勿通过转账或现金等方式将培训费用支付给除预收费资金监管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
五、警惕机构虚假宣传
一些培训机构为获得最大生源、获取最大利益,刻意夸大宣传培训效果、培训成绩、从业人员力量。建议家长和学生“三思而后行”,实地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从业人员力量、经营情况、设施设备等情况后,再做决定。同时,广大学生家长在培训机构缴纳培训费用前,要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特别要关注涉及课程、从业人员、费用的条款,明确约定退费情形、退费方式,同时索取正规发票并妥善保管。
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还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美好时光,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共同为孩子“减”出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