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散文随笔|陈承钫:故乡的小溪

2024-01-03 09:41:06 三都澳侨报

故乡的那条小溪,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流淌。

我的家乡邻近洋中村,这里四面环山,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三条溪水分别从东南西北汇集洋中盆地再向东流出。那玉带般晶莹流淌的桥头溪就是其中之一,它日日夜夜守护着生养我的小村庄,伴随我度过快乐童年。

七八十年代农村的农事主要是农耕生产,极简单的劳作模式没有破坏生态环境。村庄四面青山葱郁,鸟语花香,村前的小溪清可见底。我们晚上枕着哗哗的流水进入梦乡;清晨鸡鸣后,大家挑着水桶到溪边汲水做饭。村庄对面横卧着一座名曰龟山的小山峦,那卷曲的“龟”尾巴把溪流阻挡,水流折向西北形成一个深水潭。水潭长大约有六十余米,宽三十米,潭水极深,从岸上看一片绿幽幽的。如果你捡块小石头扔进水潭里,仅仅荡个微微涟漪;改扔大点的石头,落水声依然沉闷,兴不起大水花。村里人对这个深潭并不待见,取名为“棺材潭”。我们一群小屁孩儿却很喜欢,它是我们水上戏乐的好场所。

这方深潭承载着故乡桥头溪吐纳与鱼类蓄养功能。欢畅的溪水顺着村庄西高东低的地势流淌,到水潭前顿时静悄悄的,如闹腾的孩子见到严苛的父亲;出了水潭便恢复野性欢撒开来。发大水时,上游的鱼儿被湍急的洪水冲到水潭里躲避;待洪水退去后鱼儿又回到上游了。其实,水潭缓慢流速也是鱼类繁殖的良好“温床”。这里有长着双螯浑身青色的淡水虾;有乌龟、王八,有草鱼、鲤鱼、鲫鱼、大目眶、口唇红色的“红狮”、石斑鱼、石贴鱼,以及胸背鳍长着利刺的黄甲鱼等等;水潭底下贝壳与螺蛳星罗棋布。

每当风平水静时,你在岸边经常看到碗口粗的鳖浮出潭水面,拨动着四腿缓缓遨游,一旦发现动静就沉入水下。鳖一般生活在水底的石头洞穴里,经济价值高,于是衍生摸鳖人这行当。我看到的摸鳖人水性极好,常常带着一根木棍敲敲打打。木棍前端装着带弯的铁尖头儿。摸鳖人潜入潭水里,用木棍捅水底的石头缝隙,分辨着铁头碰触的回声。如果声音响亮,说明触着石头;触着鳖身子尤其是肚子,声音绵柔,就用钩子勾出来抓。偶尔,也会勾出一条水蛇来。据摸鳖人说,我们村的水潭靠“龟”尾巴的底下洞穴很深,他们也不敢轻易潜进去,里边估计藏着许多大鳖。这让我常常在夜里梦想——这深深的洞穴与里面的王八……

汪曾祺回忆家乡曾经这样写说:“我的记忆有菖蒲的味道。”而我对家乡的记忆常常氤氲着淡淡的溪鱼味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这样普通的家庭,父母总是变着法儿利用山水资源来解决一日三餐,其中自然离不开村前那条小溪。每每我们在放学后带回家一些新鲜的溪鱼,母亲就会随口褒扬:“落溪一顿鲜啊!”那时大人们采用捕鱼的方法很原始,有用畚箕耙鱼,网抓篱捞鱼,篾笼竹笱捕鱼,涸泽抓鱼,以及用钓竿钓鱼等等。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村里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与小溪接触,得到了小溪的馈赠与恩惠,自然对小溪产生敬仰之情。所以,他们采用的捕鱼方式有所选择,一致反对像毒鱼这种残酷猎杀,按现在说法叫可持续发展。

春耕开始,许多鱼挤挤挨挨腆着圆鼓鼓的肚子洄游上来产卵,鲫鱼居多。这些鱼儿随着渠水流到稻田里,其时正值农耕者开犁翻地。他们腰间都别着一个扁扁小鱼篓,无论是泥鳅黄鳝还是其他鱼儿都顺手抓来放入腰间的扁竹篓里。我更喜欢“涸泽而渔”,我们选择稻田的灌溉渠,把上端水流截断并引到空闲的田地里,待渠水下降差不多时,用石头和草皮在水渠下端筑一个小挡水坝,挡水坝中间留一个小口放上竹畚箕挡着,以防止鱼儿逃逸。接着,我们用水瓢往外舀水,让水位下降。渠里藏着的鱼儿随着下降的水流最后集中到一个水坑里,晕头转向,横冲直撞。最开心的时刻到了,我们“瓮中抓鳖”,一只只捉将起来忒过瘾!如果夏天跟着大人下田还可轻而易举收获更多。春季洄游到稻田产卵的鱼儿已经长大,满稻田挤挤挨挨。为了节省费用村里人采用撒石灰粉(把烘烤过的贝壳堆起来浇水反应成粉状)驱稻蛾。石灰粉落到水里,呛得泥鳅、鱼儿满稻田乱窜,你小半天就可抓一大篓,回家开膛破肚洗干净,除了大快朵颐外,还可以把多余的放在太阳下晒鱼干。

有一种捕鱼方法叫“下笱”(竹制的捕鱼器具,口小,鱼进去出不来),不仅奏效而且成本低。就是在水流湍急处你用一排石头垒一个挡墙,中间留几个口放上笱,顺游下来的鱼钻进笱就出不来了。我的母亲反对这种“半路抢劫”的捕鱼法,仿佛有土匪含义;尤其是村里一个下笱的好手,在“收笱”时失足淹死在水潭里。

那时期父亲忙于生产队的事,家里由母亲打理。母亲懂得水火无情,对我们看管很严。但她允许我们在放学后去钓鱼,理由是“愿者上钩”。于是,钓鱼成为我们最上心的事了。每天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我们哥俩就提起钓竿直奔村前的那条小溪。其实,钓鱼不仅需要掌握高超的技巧还需要有良好心智。不仅“功于器”,而且“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准备钓具,关键是钓竿与鱼钩制作。轻巧的钓竿让你长时间持竿手臂不酸。我们取用三四米长的芦竹尾端,先用温火熏青,然后悬空倒挂,在竹竿尾端系一个秤砣,晾干一年,一根笔直轻飘的钓竿完成了。而制作钓钩技术性更强。钓钩选用细钢丝淬火弯成,尖端的钩很锋利,设有倒鳍,鱼上钩后不容易挣脱。钓钩需熔一个圆形小锡球,用来固定钢丝钩,并利用锡的重量帮助钓钩沉到水底。熔锡需眼明手快,操作者一手拿钢丝钩,一手拿缝衣针,乘着余热同时插入小锡球凝固,再抽出缝衣针留下小孔待穿钓丝。哥哥手巧,这个活儿由他完成。

所谓的“天时”,是指鱼在一天中的吃饵情况不同,包括晴天与雨天,起风与静谧。清晨,太阳刚出来那阵鱼咬饵最激烈;有时黄昏,你眼瞅着鱼儿成群扇动尾巴,在夕阳下金光闪闪却恁是不上钩。其次,钓鱼需要选择好的地方往往事半功倍。经验证明,不一定是清静大水潭好钓鱼,往往溪水激缓交接处鱼更多。这地方钓钩移动快,鱼咬钩急,你得眼疾手快,否则鱼吃饵跑走了。钓鱼也是对你的智力与耐心的考验。鱼类也通灵性不会一味地咬钩,你不可能每一次都收获满满。有时候鱼儿仿佛识破你的诡计而逗你,只咬你的浮漂,或者用尾巴蹭你的鱼钩。你眼看着水面上的浮漂旋转、下沉,急急忙忙掣起鱼竿,提到水面只是直溜溜的鱼钩。这时你必须改变策略,轻轻抖动钓竿,让水面下的鱼钩跳跃,若即若离,引诱鱼儿追钩。一旦鱼漂极速下沉,你就迅速猛掣鱼竿,一只白灵灵鱼儿随着钓竿被拉上来了。此刻,倘若你钩住的是鱼背或鱼尾,那就是钓鱼的最高技巧了。

后来,我们离开家乡外出读书并参加工作,钓鱼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如今故乡的小溪已经改辙易道,小溪堆满了泥沙,不见了曾经的深水潭,也没有了回味中的鱼米之香。但故乡的小溪,童年的生活,依然是我眷恋着的甜蜜回忆。  □ 陈承钫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