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传说故事|陈祖渊:“太子参”的传说

2024-01-03 09:39:58 三都澳侨报

应宁德市中草药发展协会会长李细彬的邀请,前段时间参与了该协会举办的《2023年民间医药座谈会 》的全程活动。在活动中,有幸结识了来自“太子参之乡”柘荣县的民间中草药医师,了解到“太子参”那既美丽又动听的故事。

柘荣县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所出产的太子参以色泽晶黄、块根肥大,又以益气养脾、生津润肺等功效,而为医药界所重用,产销量最高时占全国三分之二。“太子参”的别名又叫“孩儿参”或“童参”。

相传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仅5岁,天资聪慧,深受国王喜爱,很早就被封为太子。但这位太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地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后来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献药荐医的人络绎不绝,但所献之药皆为大补之品,并未奏效。

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太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你的忠心可佳,如果药不灵验,怕是犯了欺君之罪吧。”老者呵呵笑道:“太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于是,太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三个月后,果然太子形体丰满起来,而且病恙不染。此时,国王终于相信老者的话,急忙派人寻找老者加以封赏,但老者已经行踪难觅了。国王问群臣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人皆摇头不知,有近臣进谏道:“这种药有参的特性,调理好太子的身体,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由此传开了。

另有相传,明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了撰写本草纲目,走遍祖国各地寻医问药,探访名家,收集资料。有一次,他日夜兼程赶往南京,到南京后住进了一家客店。夜深了,李时珍忽然听到有妇女痛苦的呻吟声,便问店小二:“隔壁是谁在呻吟?”店小二回答:“是贱内,她已患病好几日。”李时珍再追问:“生病了为什么不去求医?”店小二解释道:“先生有所不知,我们只是客店下人,赚来的钱还不够一家的开支,如今已是借无可借了!”李时珍听后十分同情,便起身随店小二进入内房为他的妻子诊病。李时珍一边把脉一边问:“近来她饮食如何?”店小二说:“我家好几天没米下锅了,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干,其他人靠孩子挖来的野菜根充饥。”

李时珍听后,拿起野莱根细细看起来,并从中拿出一条野菜根,放进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对店小二说:“这是一种药,可以治你妻子的病,你是从哪里挖来的?”店小二说:“城外的紫金山上。”李时珍随后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说:“天亮后去买点来,先把这药煎好给你妻子服用,她服后就会好的。”店小二闻言双膝跪地,连声道谢。次日,店小二妻子服了药,病果然好了。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一带,山的某处是明太祖朱元璋早薨的长子懿文太子朱标的陵寝,只见那里绿茵如毯,到处都是这种草药。李时珍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李时珍如获至宝,连忙挖了一些带回去。

因为这种药是生长在懿文太子陵寝周围的一带山上,所以李时珍给它取名为“太子参”。为了避免别人可能过度采摘,不慎触犯了懿文太子的陵寝,李时珍并没有把“太子参”这味药录入《本草纲目》里。  □ 陈祖渊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