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闽东之光”?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一文中提到:闽东的锦绣河山就是一种光彩。闽东的灿烂文化传统就是一种光彩。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
在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将“闽东之光”传播开去,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宁德给出了答卷:通过文化建设,讲好宁德故事,传播宁德声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书写文化强市新篇章,铸就“闽东之光”新辉煌。
一
着力弘扬闽东之光 讲好宁德故事
“习爷爷在宁德时心系畲家群众,两度深入九仙村,走访慰问灾后村民,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这是“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活动的现场实记。近年来,宁德市深入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
一句句感人的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宁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把闽东的锦绣河山、灿烂文化传统和闽东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生动形象地概括为“闽东之光”,要求“知我闽东”“要显示出闽东的特点”“把握住闽东的闪光之处”。
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深入的文化工作,为闽东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为如何推动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深刻启示。三十多年来,闽东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担负文化建设使命,发挥文化育人铸魂、凝心聚力作用,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
9月25日,“闽东之光·文化惠民”——音舞诗画《山海的交响》在福安大剧院常态化演出。音舞诗画《山海的交响》便是改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支持创作的大型风光音乐电视片《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
“我一直有个想法,搞一个电视音乐片……展示一下闽东的闪光点。有风光画面,有歌曲,视听结合,情景交融,雅俗共赏,形成一个闽东风味。”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故事依旧动人。音舞诗画《山海的交响》借助音乐、舞蹈、朗诵、风光画面等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全面展现独具特色的闽东风貌、底蕴深厚的闽东文化、“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也使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收获群众的好口碑。
“通过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不仅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而且提高外界对闽东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的目标,也在一步步实现。
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曾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已化作“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并深深印刻在每个闽东儿女心中。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向往闽东,来到闽东,建设闽东,热爱闽东,把心血汗水浇灌在闽东。
二
着力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极目眺望,漫山青翠碧绿;拾级而上,满目皆是“凤凰”。
在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村民们穿畲装、戴畲饰、唱畲歌、跳畲舞,这里是纯畲族聚居区,走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双音”代表性传承人雷美凤,迎来了八方宾客齐聚猴盾沉浸感受“山哈”民族风。
闽东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大的聚居区,畲族文化底蕴浓厚。《摆脱贫困》一书中写到:畲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本民族文化,畲族文化在国内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闽东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闽东地区可以引以为荣的特色和优势。
于是,在闽东的畲族村落,畲族文化被延续传承,不断焕发新生。在霞浦县半月里,畲韵浓郁的婚嫁风俗保留至今;在蕉城区北山村,畲族文创园为优秀文化传播创造了新载体与新平台;在福安市廉岭村,畲族银器、畲族服饰和畲药养身制作作坊吸引众多学生开展非遗项目课外培训和研学实践活动……
文化创新发展之风吹遍闽东。
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福建省第十届百花文艺奖获奖名单。其中,歌剧《鸾峰桥》荣获福建省第十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
这部带有浓郁闽东特色、讴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从创排伊始到打磨提升,再到入选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进京展演,一直备受媒体界、文艺界关注,不仅让全国各地网友对下党乡摆脱贫困的艰辛历程、“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鸾峰桥”这座饱经风雨的廊桥,以一种时代符号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创新。近年来,宁德市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作《山海的交响》《鸾峰桥》《畲族婚典》《山哈魂》《畲嫂》《爱在廊桥》《在人家的春天里排队》《连家船民的美好生活》等作品……以文艺的形式弘扬闽东精神,振奋民族之魂;
出台《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宁德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实施150多项文物保护工程,完成红色文化遗存普查和全市2951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保护线划定……科学保护利用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推出《红色闽东薪火传》《让文物说话》《不忘来时路》等广播电视专栏,创新推出宁德智慧文物地图、文物漫画“漫游文物”,打造“宁德文物”微信小程序……创新文物传播方式,文物活化利用不断拓展。
以文立心,以文化人。一幅独具闽东文化魅力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三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4.69亿元!据宁德市文旅局统计,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市接待游客375.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69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1.28%和82.70%,分别恢复到2019年国庆假日的107.7%和105.9%。
在文旅消费持续火热的当下,宁德乘势而行,快速壮大产业规模,持续优化旅游配套,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不断加大文旅宣传,文旅市场供需两旺,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霞浦东海1号线串联高罗海滩、海尾角、大京沙滩、下尾岛等众多景点,绝美海景跃然眼前;
屏南县、寿宁县推出的精品线路让游客由走马观花变为深度体验旅游,促进“客流”消费向“客留”消费转变;
柘荣县洪坑村红色旅游基地打造红军洞、红军食堂等项目,独特的红色文化体验让游客忆苦思甜;
福安市穆阳村桃花岛花火不夜城的烟花瀑布、非遗打铁花、灯光秀、月下仙子表演等项目点燃旅游热情……
数据显示,继今年“五一”假期热度后,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宁德酒店民宿预订再入“订单来了”全国热门城市第5位,多地酒店、民宿再现“一房难求”热闹景象。
文旅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从文化旅游角度讲好宁德故事、展示宁德形象,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赋予的新使命。
4月18日,2023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宁德举办,激励宁德以此为契机,从“大”处着眼,全面激活闽东文旅“一池春水”,实现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闽东之光”,宁德的文化建设蓝图已描绘。宁德市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守正创新,奋发有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文化产业规模效益,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讲好宁德故事,传播宁德声音,为奋力谱写“宁德篇章”贡献文化力量。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刘源
图:闽东日报融媒体中心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