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赖瑞德挂了一个电话,着急忙慌赶到渔港码头。他驾驶一艘电动舢板,朝海上一个渔排赶去。
在渔排上的活动房里,两名渔民正等着赖瑞德的到来。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活动房就是溪邳村“海上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
这是6月9日拍摄的福建省宁德市溪邳村“海上社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那天,一名渔民驾船经过一个鲈鱼养殖户的网箱时疑似发生剐蹭。虽然没造成经济损失,但就是否剐蹭,双方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赖瑞德的一句“来,都说说”就已经让矛盾化解了一半。“渔民之间的矛盾大多是类似的小口角。来到这里,有个中间人倾诉评理,大家心里舒服了,事情也解决了。”赖瑞德说。
赖瑞德当过二十几年的村小学老师,还曾在镇派出所帮忙调解矛盾。目前,他是一名船管员,日常与溪邳村所有养殖户打交道。“养殖户都信我,所以大家有了矛盾愿意来找我。”赖瑞德说。
在渔排上的调解室,一张桌子和几把塑料凳就是全部陈设,角落里还堆放了几袋鱼饲料。看似简陋,这里却是溪邳村广大渔民“评理”的最佳去处。
溪邳村是纯渔业行政村,有养殖户325户,养殖区域面积达5000亩。2021年10月,管辖溪邳村的溪尾镇针对该村渔业人口成立“海上社区”。考虑到养殖户长时间在海上作业,忙起来甚至住在渔排上,社区租用养殖区域中心地带的一个渔排活动房作为调解室,就近解决矛盾纠纷。
“在海上进行人民调解是立足本地特色化解基层矛盾。”溪尾镇党委政法委员黄杰介绍说。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诉讼外纠纷化解机制,适用于婚姻家事、邻里矛盾、生产经营、小额债务等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相比诉讼,纠纷当事人经过说服、疏导,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不仅快捷方便、节约成本,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根植于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人民调解制度符合中国国情,能够有效促使矛盾纠纷发生后及时就地化解,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这是6月9日拍摄的福建省宁德市溪邳村“海上社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吴庆堂 摄)
就在这个渔排上,赖瑞德迎来了自己调解员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在他的调解下,一桩涉及金额上百万元的“官司”被成功化解。
2022年,溪邳村13个鲈鱼养殖户被拖欠货款110万元。“被欠款一个多月,大家都急了,从四面八方的渔排赶来,挤在调解室,吵着要闹到宁德市找客商要钱。”赖瑞德回忆说。
当时,赖瑞德急忙驾船赶来安抚渔民情绪。冷静下来的养殖户终于听得进去劝阻,决定等赖瑞德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后再做打算。第二天,赖瑞德来到宁德市,请村挂点法律顾问代表渔民与客商协商。最终,鲈鱼养殖户和客商在渔排上的调解室重新签订付款协议,成功追回拖欠货款。
“现在,我们习惯海上的事就直接在海上解决了。”追回货款的鲈鱼养殖户杨旺恩说。
溪邳村“海上社区”共有4名兼职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之外,还肩负着到各个渔排进行法治宣传、维护社区稳定、促进邻里团结等重要任务。”黄杰介绍说。
“我很高兴能帮助渔民用合理的方法提出诉求、解决矛盾,为构建和谐的溪邳村作出点自己的贡献。”赖瑞德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