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在门前院子种上一些树苗。”“年底多举办些文化活动。”“我建议村里的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再加大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乡、村干部拿笔记本,认真记录下村民提出的建议。
平日里,廊亭、廊桥是村民茶余饭后的“打卡点”;但每逢村里有事商议,它就摇身一变,成了村民的“议事桥”。
近年来,路下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廊桥”为纽带,搭建“廊桥议事”群众发声平台,拓宽矛盾纠纷来源的信息渠道,探索打造集纠纷化解、协商议事、文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廊桥文化”,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通过“廊桥议事”平台,路下乡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将日常议事场所放在公共场合,让村民随时了解村级事务,参与村庄发展。在议事过程中,村民代表和村委会成员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准确掌握村民真实需求,提供更为贴心和有效的服务。同时,建立联动工作法,探索“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的和谐文化,推动矛盾纠纷公开调解机制进一步发展,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今年以来,路下乡利用傍晚群众集中廊桥休息时间,开展“廊桥议事”36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
“‘廊桥议事’看似闲话家常、休闲娱乐,实则是打造基层议事决策、民情收集、矛盾化解的新平台,是探索符合乡村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有益尝试。”路下乡党委书记黄如炜说。
此外,路下乡各村还打造“廊桥经济”,通过对外经营围炉煮茶、摆放农产品供过往游客自选消费等提高村集体收入。村民们充分利用自家庭院及周边闲置土地,将其打造成小茶舍、小花屋方便居家老人、妇女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能够提高经济收入,还有利于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质量,打造出舒适、优美的农家院落,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通讯员 甘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