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宁德 >

专访温铁军:宁德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创新者

2023-11-27 17:07:24 宁德网

 

从“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一座城市的绿色发展理念到一个国家的生态文明思想,宁德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在乡村振兴中,宁德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创新者。”11月25日上午,屏南县四坪村,我国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11月23日晚,温铁军来到屏南。24日上午,在“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发布会上,温铁军作为推介官发言后,紧接着就做了“以‘三新’思想推进粮食安全”的主旨演讲。

23日下午3时30分,在屏南县四坪村,参加完“大食物馆”揭牌仪式,在随后的“我在屏南有喜柿”共创签约仪式上,四坪村唯一的荣誉村民温铁军领到了一本“柿”民证。

 

温铁军在“我在屏南有喜柿”共创签约仪式上发言

 

温铁军与宁德的相识已经30年。1992年底,国务院批准宁德地区开放促开发扶贫综合改革试验区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当时任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的温铁军对宁德这个全国唯一的沿海连片贫困地区就很感兴趣。“1993年,我就走遍了宁德地区的所有县(市)。”30年来,尽管任职单位多次变换,但温铁军痴心“三农”的执着一直未曾改变,此间,他多次到过宁德,任职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以来,他来的次数更加频繁。

25日上午9时,在四坪村的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温铁军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乡村是生态文明多样性的载体

 

记者:2003年7月,您担任河北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院长。2020年11月,您又担任了福建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当然,说起关注中国“三农”问题,您已经有行走中国40余年的经历与实践。您是坚定的实验主义者,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3年来,您在四坪、屏南感受到了哪些变化?

温铁军:昨天你们应该也注意到了,四坪村与3年前相比,她已经很不一样了,新村民多起来了,多业态社会化生态农业初步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开始呈现,而这正是乡村振兴后所形成的特点。

城市一般来说是反生态的,很容易变成了“水泥的森林、柏油的沙漠”。城市建设尽管代表着工业文明的成果,同时也意味着离多样化的生态也渐行渐远。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如果多样化是生态文明最重要的内涵,那多样化是自然存在于乡村的。因为乡村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本身就是多样化的生态。因此,如果一个国家想转型为生态文明,需加强乡土社会的建设,以乡土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生态文明的多样性内涵才能存在。

我们是原住民大国,维持着一万两千年的原住民农业,过去农村是典型的生态系统,一万多年生于斯长于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依靠的是乡村。

城市市民为什么喜欢乡村?他们喜欢的就是乡村生态的多样化。你们看龙潭,新民们改造的就是村民废弃的旧房,溪流、树木、石板路、土木房、平讲戏、龙潭酒,这就是龙潭的生态与文化,而这些,正是市民下乡的吸引力所在。中国已经是城市化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很难解决中国14亿人口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所以乡村振兴会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

 

温铁军一行在新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基层、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

 

记者:“农村空心化”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已经非常突出了。年轻人不管是外出求学,还是外出务工,返回农村的越来越少了,农村人口“非老即少”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您觉得,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目标,那实现这个目标,靠的是什么?

温铁军:外出之后返回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并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就业机会不平等、教育、医疗资源等公共资源分布不平衡等原因才造成“农村空心化”的现象。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国家在提出“十四五”规划时、2020年在面对全球化挑战时,在底线思维基本确立的情况下,城乡融合战略开始被提出。过去是城乡统筹,以城统乡,现在城乡融合是城乡平等的融合,这才是如今该有的战略。

今天中国的创新空间非常大。用创新的思路去推进深改,城乡融合就能成为一个市民愿意下乡、农民愿意进城,双向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气象新过程。

我一直认为,基层、群众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政府只需在政策上加以引导,群众的创新意识就会被点燃。我以龙潭、四坪的“工料法”为例,“工料法”原来就是农村盖房子的土办法,采购多少材料、用了多少工,包工包料来做,料款和工钱两者相加就是总费用。龙潭、四坪在帮助新村民改建租用的老宅、建设村里的公共空间时,对投资不到50万的工程,借鉴了既节约时间又节省费用的“工料法”,这就是基层的创新。2018年9月,熙岭乡建项目“工料法”的经验入选住建部乡村营建优秀实例,并被总结吸收到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中。

我再以林正碌为例,他不像我,肯定不符合标准化的引进人才标准。但我认为,他就是适合乡村振兴的人才,他知道乡村振兴需要的是什么,也知道怎么做。林正碌在龙潭、四坪的乡村改造是创新,屏南县不拘一格降人才使用林正碌不也是创新么?

 

 

以县域经济为着力点、

重构新型集体经济

 

记者:改变和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生活”的巨大落差,最终要通过城乡融合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您认为,乡村振兴要通过哪些途径去实现城乡融合?

温铁军: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过程中,不管城乡,都出现过为追求发展速度而不同程度牺牲生态环境的情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然要求我们的发展应该是高质量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她的核心在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对于乡村而言,“两山”就是你的开发前景,要大力发展县域产业化。县域产业化其实就是各个县根据本县拥有的空间生态资源条件,进行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多业态的生态化开发。它主要是让农民分享产业留在县域的收益。

重构新型集体经济,用改革的方式让农民获得收益。例如很多地方组建了村经济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由于资源是集体的,就可以让村民享有长期化的股权收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中提出“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你们问我在乡村振兴中,宁德哪个村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福安南岩村就不错。南岩村组建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全村1200人,每人200元入股经合社,每10户推选出一个股东代表,人人对家乡的建设都拥有话语权。南岩村还整合了村中闲散碎片土地、闲置老宅流转入经合社经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听说今年初,南岩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已经实现首次分红。南岩村从2014年的零村财,到2021年村集体收入53万元,今年村集体收入就可能突破100万元。

2017年12月,四川省德阳市农村产权交易所就开始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现在已经有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等可开展交易品种20个,我觉得,这些创新都很有意义,成功后完成可以推广。

 

温铁军在屏南大食物馆揭牌仪式上致辞

 

 

走出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中写道,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宁德如何走出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您有什么建议?

温铁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就提出了“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宁德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我认为,宁德更应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创新者。

我一直很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2020年,屏南县熙岭乡发起了“购米包地”行动,我也参与其中,认领了一亩地。现在这个由城市市民深度参与的粮食安全行动不仅在宁德市、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很多省份也学习了这种做法。

中国的城乡融合正在成为乡村振兴多业态集成创新的重要条件。浙江之所以被党中央当作共同富裕示范省,也是因为它的城乡融合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浙西山区等过去贫困的地方。现在省内外的市民在浙江的城乡融合过程中都进行了很多业态创新,比如安吉县余村的建设,基本都是上海市民的投资。

只有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市民下乡与农民联合创业”,中国才有多业态创新带动的“产业兴旺”。也只有多业态的生态化农业,才能够维持农村经济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发展本来就是时空各异的多样性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环境极为复杂和多样,乡土文化更是“十里不同风”,宁德也是如此。因此,乡村振兴并无一定之规,而是要立足于各地具体情况,鼓励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政策投入,同时辅之有组织的调查研究,尤其是要发动不同地方植根脚下热土的人民群众共同参与。需要知道的是,近几年有数千万打工者返乡,还有上千万市民下乡,这就亟需发动广大群众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宁德是个山海川岛湖林洞兼具、生态多样性非常独特的地区,我认为,宁德要在乡村振兴中另辟蹊径,勇于探索,不仅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更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者。

 

温铁军与本报采访组合影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记者 吴道锷 文/图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