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是霞浦县养殖面积最大的乡镇,海域面积111平方公里,海岸线76公里,渔业人口1.5万人,藻类养殖逾万亩,渔排养殖近35万筐。近些年,随着海上生产迅猛发展,矛盾纠纷易发频发,考验着社会治理能力。为此,溪南镇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实践化解海上养殖纠纷工作法,打造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
针对以往海上纠纷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被动应对等问题,溪南镇深入梳理研判海上纠纷特征,全面掌握辖区4680艘无证船舶、高峰期3万多作业人员底数,对船只意外碰撞、养殖海域争抢、安全作业事故、拖欠渔民工资、渔民日常纠纷等5类重点矛盾分别制定化解预案。
为了使海上“画像”更加全面精准,溪南镇还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技术,研发“海上社区智慧综治平台”,利用高位AI智能感知摄像机、热成像双光无人机等信息化设备,对海上24小时不间断动态监测,全面收集海区各网格基础数据。
“由于海上生产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过去存在矛盾纠纷排查不深入、一些隐性纠纷排查发现不及时导致错失化解最佳窗口期等问题。因此,我们转变思路,坚持预防为先理念,常态化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早发现并化解矛盾纠纷。”溪南镇党委书记陈广昱说。
溪南镇组建了由退休村干部、沿海村网格员、党员养殖户等15人组成的“海管中队”,形成专职排查力量。同时,以七星海上社区为试点,建设“1+6+N”法治服务矩阵,充分发挥公安、检察、法院等专业力量作用,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纠纷隐患。
“小事不出排、大事不上岸、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是新时代“海上枫桥”的基本内涵。溪南镇灵活运用化解海上养殖纠纷工作法,对各类矛盾纠纷坚持因情施策、多管齐下,形成流动解纷、包案解纷、温情解纷等多元解纷新格局。
今年3月,溪南镇七星海域东安海区养殖户谢某某的渔排受李某某渔排挤压造成损失,要求得到赔偿。李某某认为该情况因潮汐涨落所致,属不可抗力因素,不愿承担责任,双方由此引发激烈争吵。
事发当日,“海管中队”在例行巡查时发现谢、李二人在渔排上争吵,立即进行劝说制止。通过调取查看“海上社区智慧综治平台”的视频影像,由“金牌调解员”谢友忠、“1+6+N”法治服务矩阵驻点单位工作人员介入调解后,矛盾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纠纷得以圆满调处。
在这个典型案例中,溪南镇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经验启示。通过整合专门力量组建在海上常态化巡逻的“海管中队”,健全完成日常巡查巡防、风险预警处置、事件上报流转等机制,及时发现以往难以摸排发现的纠纷隐患。
以“海上社区智慧综治平台”掌握的辖区“人、海、船、排、事”等全要素信息和高位AI智能感知摄像机实时监测影像为辅助,组织专门工作力量对各类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科学研判,有效还原事件真相,为精准化解纠纷奠定基础。
由于纠纷事发地点位于海域,因此在处置环节选择了“流动解纷法”,借助“近邻流动评理室”快艇速度快和“金牌调解员”有威望的优势,在海上开展灵活解纷,有效打通堵点难点,提升调解时效质效。
把“枫桥经验”从陆地延伸到海上,有力维护海域和谐稳定。日前,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溪南镇成为我市唯一入选单位。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