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宁德 >

主题教育丨走进福建省霞浦县“四下基层”教育基地

2023-10-25 16:53:00 宁德网

>>山海交汇之处——北壁乡 受访单位供图

国之大者,在乎民也。1988年12月20日,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带头到霞浦县下访接待群众,推动形成了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为主要内容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四下基层”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矛盾观、实践观的继承和创新,是践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35年来,“四下基层”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在主体上不断拓展、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内涵和外延上不断深化,已成为福建省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10月13日,福建省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进会在福州召开。会议强调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35年实践传承,35年历久弥新。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秉承“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用好这一“传家宝”,用足宁德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全心全意在基层第一线倾听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在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上出新招、办实事,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如今,闽东人民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宁德跻身中国百强城市行列。

在“四下基层”提出35周年之际,本社记者走进闽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不断从寻根溯源中感悟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不断从“四下基层”中感悟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光芒和实践伟力。

福建的宁德,又称闽东,“老、少、边、岛、贫”曾是这里最贴切的描述。

“作为‘四下基层’发源地的霞浦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萌发地、孕育地和实践地,‘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闽东的优秀制度传统与宝贵精神财富,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不久前,记者来到霞浦县委党校采访,该校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尹义干这样告诉记者。

3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霞浦县委党校亲自主持了首次宁德“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率先在全国探索出一条信访工作的新路子。

>>首次宁德“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旧址 本社记者 田雄/摄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四下基层”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的“把心贴近人民·四下基层发源地主题展”,重温了习近平同志当年在霞浦县委党校两次接访群众活动所蕴含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一段段视频、一位位亲历者讲述……展示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留下的宝贵作风理念与思想精神。

“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源头活水 

“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1990年4月,在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时,习近平同志这样讲道。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这次讲话,以《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为题收录在他的著作《摆脱贫困》一书中。源于此,我们把‘四下基层’发源地主题展的主题确定为‘把心贴近人民’,体现出他首创的‘四下基层’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创立和实践创新。”尹义干介绍道。

记者走进主题展大门,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这句历久弥新的话,镶嵌在左侧墙壁的上方,格外醒目。在这句话下方的“序言”,详细记录了“四下基层”的内容及其精神内涵。在右侧墙壁上,由“把心贴近人民”六个字组成的雕塑展现了当年“四下基层”的四个场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习近平同志不但亲自带头宣讲,还发动了地县乡三级党员干部深入到企业、学校、街道、乡村宣讲;调查研究下基层,习近平同志只要不开会,一有点时间就下乡调研;信访接待下基层,习近平同志带领地县领导接访群众;现场办公下基层,习近平同志多次带领地区领导到各县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

在主题展的一楼右侧,五个接访室一字排开,再现了1988年12月20日习近平同志带领地、县领导在霞浦首次接待群众来访的场景。记者了解到,接访室当时是由党校学员宿舍临时整理而成,桌椅都是当时学员所用的上课桌椅,非常简朴。习近平同志就坐在左边靠近窗户的第一个位置上,接待来访群众。他一个一个了解情况,问得很详细,然后把群众诉求记下来,有的当场就作出答复,有的现场就提出转给相关部门办理,有的向群众承诺带回去办理。

对于这次接待群众来访,时任宁德地委办公室副主任、行署办公室主任李金贤在接受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采访组采访时深情回忆:“记得他到霞浦县搞信访接待,忙活了整整一天,受理了86件事,当场就解决了十几件,剩下的就让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解决掉,老百姓十分高兴。习书记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当天晚上的总结会议上,就提出‘领导干部要主动到基层接访群众,在信访中倾听人民的呼声,了解人民的愿望,把群众的声音作为改进工作和作风的营养品’。为了强化信访工作,他很快就研究制定了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后来,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待群众来访的做法进一步向面上推开,每个月20日,各个县市领导都要安排接待群众来访,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干部们把这一天叫作联系群众的‘公仆日’,老百姓则把这一天称作‘连心日’,觉得这一天像过节或赶墟(指农村集市)的日子一样。”

这段采访回忆录,收录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在宁德》一书中。

据霞浦县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林海介绍:“习近平同志两次在霞浦县开展接访活动,给来访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为之感动。我每次看这一段段访谈视频,每次向学员现场教学讲解,自己也仿佛接受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

多次到霞浦调研办公,躬身垂范

“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在1989年1月写的《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篇文章中这样表述。

源于这样的情感,习近平同志躬身垂范,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多次到霞浦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留下了许多造福霞浦百姓的生动实践。

“四下基层”教育基地二楼主题展第二部分展厅中的一幅幅珍贵照片,重现了当年的难忘瞬间。

其中,第一个实践是霞浦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四下基层”教育基地负责人指着一张老照片向记者介绍,当时,连家船民生活贫困,一条破旧的小木船,便是他们所有生产活动的场所,“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船上没有电、没有饮用水,终日靠讨小海为生,整年漂泊于海上……连家船民的窘困生活,给刚到宁德工作的习近平同志留下深刻印象,多次提出要让连家船民“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在他的亲自关心推动下,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列入福建省“造福工程”。1999年国庆前,千百年来搏击风浪的霞浦连家船民3906人,全部上岸定居。“照片上的林阿柱一家就是上岸连家船民之一,他们在搬入新居后拍下了合影。如今,林阿柱一家走上致富之路,过上了好日子。”“四下基层”教育基地负责人动情地介绍。

第二个实践是霞浦茅草房改造。1997年以前,霞浦三沙镇东山村畲族群众常年居住在深山茅草屋,没有窗户,冬不御寒、夏不消暑,又矮又黑又潮湿。1997年6月4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三沙镇东山村调研“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他看到东山村等村还有群众住茅草房,就提出“要集中力量解决茅草房改造问题”。当年,福建下达600万元专项资金,限期年内完成“茅草房整体改造搬迁”。从此,新一轮“造福工程”工作在福建省全面展开。如今的东山村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干净整洁的村居错落有致,畲族风情的壁画别具一格,花草树木生机勃勃,一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景象。“20多年的今昔对比,东山村村民过去住茅草房,生产生活异常艰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推动下,东山村走上了搬迁之路、嬗变之路、振兴之路。东山村是闽东乡村的一个缩影,如今宁德许多像东山村一样的农村旧貌换了新颜,脱贫奔了小康。”“四下基层”教育基地负责人说道。

>>如今的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旧貌换了新颜,一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景象。 本社记者 田雄/摄

第三个实践是霞浦福宁湾围垦。2002年4月27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霞浦福宁湾垦区调研。“随后,霞浦加速推进福宁湾围垦工程。建成后的该工程,为霞浦的现代农业和休闲农场建设、蓝色海洋和‘海上粮仓’建设夯实了基础,同时保护霞浦城关与周围20多万人口免受台风侵袭。”尹义干说道。

宁德干部群众牢记嘱托

“作为‘四下基层’的重要起始点和实践地,霞浦县始终牢记嘱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探索信访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在二楼长廊,展厅的第三部分“四下基层、开创新篇”展示板前,林海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霞浦县发挥由县委书记郭文胜担任总召集人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势,把解决信访问题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八个专项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的工作职责和流程明晰,以实质性解决群众问题为导向,分为三轮化解工作,还针对突发性、群体性的信访问题,做了专门的安排。霞浦创新推行“最好不信访、最多投一次”的信访工作六项机制,努力把信访机制优势转化为“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突出矛盾”的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霞浦海域面积大,海上纠纷复杂,往往需要实地走访。群众都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得到尽快解决,随着时间不断流逝,一些小事有可能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干部可以发挥信访评理专用快艇便捷作用,乘风破浪,主动上门,及时高效化解海上矛盾纠纷。”林海说。

此后,在2012年7月第七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具有霞浦特色的“千名干部访万户,四下基层促和谐”大走访活动被提炼为“霞浦经验”,作为典型进行交流,在全国推广。2022年5月,霞浦县信访局荣获“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同年5月28日,《人民日报》在报道第九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时提到:“作为‘四下基层’的发源地,霞浦县一直十分重视弘扬优良传统,加强县委对信访工作的领导。”

如今的霞浦有“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南方海参之乡”“国际滩涂摄影圣地”等一系列称号。2022年,霞浦还登上了央视“18个县域看中国发展”节目。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霞浦人民已经摆脱了当年的贫困,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霞浦的昨天和今天,是闽东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振兴、奔向全面小康的一个缩影。如今,宁德时代公司也已成为锂电新能源产业版图中的“全球地标”;宁德坐拥全球最大不锈钢生产基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一,跻身中国百强城市行列。

30多年来,“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不断丰富发展,成为宁德当地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比如,宁德采取“基层出题、领导答题”的形式,由市县领导牵头,对照“任务清单”一线实地调研、分类分层解决。特别是围绕做好信访这一“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四门四访”活动,进一步畅通民意“直通车”,有效化解群众矛盾。再比如,2022年,宁德出台专门意见,着力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锻炼长效机制,通过实践培训、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方式,组织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人到村、乡镇或县信访局任职挂职,累计入户走访1.5万多人次,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1600余条,为民办实事好事1200余件。

“‘四下基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嘱托,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每一件为民实事,答好每一份‘民生答卷’。”尹义干最后说道。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