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委正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深入百村万户进行调查研究,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基于此次调研,希望找准上海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问题短板,深入了解基层的需求期盼,有针对性地实施好乡村振兴各项措施和任务。”市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表示。
以实为先拟定“上海卷”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海市农业农村系统强化理论学习,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立足发展实际,破解瓶颈难题,进一步激发上海“三农”工作的动力活力。
今年2月初,市农业农村委开展“百村万户”大调研,发动机关22个处室,组织市乡研中心、市农经站等系统事业单位,与区农口部门上下联动,并委托上海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从第三方角度同步进行调研。
“问题导向是调查研究的重要准则,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真、准、深、细、实,想尽办法摸准农民的所需所盼。”市农业农村委秘书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方志权告诉记者,在问卷设计环节,调研组对照中央农办全国大调研的11项课题,归纳梳理出“乡村产业、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农民收入”六大切入点,开展深入研究。
向“全国卷”取经,并不是完全的生搬硬套,而是要充分立足实际,拟出体现地方特色的“上海卷”。就拿农民收入来说,它是调研组单独设立出来的分课题。“农业强国的关键在于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他们也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因而,我们也将其作为调研的一大重点。”
如何让很少站在聚光灯下的农民,顺畅地说出心中所思所想,并不容易。分课题小组在问卷初步设计完成后,并未急于大规模铺开,而是通过预调研的方式,在村民反馈的基础上,对问卷加以完善。
农民收入课题组最初根据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来提问,预调研后决定调整为以老年人、农业从业人员、非农就业人员为分类,根据三大群体分别拟定对应的主客观题,并在入户调研时采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交流沟通。
细致深入的准备,让组员们收获了印象深刻的生动细节,更为真实地了解到村民们的“急难愁盼”。谈及收入消费水平时,有老人表示,“不敢生病,看病都贵”,也有不少老人对养老金提出了诉求,“女农民拿养老金少,还要到60岁。城里面的女性50岁就领养老金,钱是我们的几倍”“希望农保养老金提高到与小城镇一样”。
找准发展主要特征和问题短板
认清自身,找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问题短板,是上海“三农”开辟新领域的必要路径。几个月来,调研组走访9个涉农区的61个镇209个村,共发放上万份问卷,组织召开村民、镇村干部、专家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159次,以“解剖麻雀”的方式为上海乡村精准画像,为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在土地利用、种粮意愿、公共服务、农村改厕、设施管护、乡村治理、移风易俗等方面明显好于全国,需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而在农民居住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相关诉求强烈,亟待破解。
“上海超九成农村承包地已流转,位于全国前列,生产方式的变革直接带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活方式课题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上海城镇化率已超九成,农民生活方式并没有简单地朝着城市化方向演变,六成以上的受访者首选城乡“两栖”的居住模式。
农民居住乡村的愿望强烈,实际条件却不是很理想。调查显示,57.1%的上海农民房屋年龄已超30年,近五年有9.8%的农户参加了集中居住,即使再加大农民集中居住力度,短期内也确实难以明显缓解这一难题。
在文化生活、进城落户、农民养老等三个方面,上海则表现出多元化需求态势,需要因势利导建设,以适应发展需求。
比如,上海农民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喜欢社交活动,倾向于现代网络新媒体,而全国农民偏爱体锻健身,倾向于传统电视广播;养老方面,上海和全国均有八成以上农民选择在农村家里养老。全国农民养老主要依托土地和房屋,上海农民养老主要依托养老金保障。
精准施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过去三年间,沪郊民宿经历着持续的进化与蜕变,从业者们在探索市场喜好的同时,也遭遇着发展的困惑。在调研中,组员们经常收到来自民宿业主的提问:民宿管理主体多元,经常这个单位前脚来了,没几天那个单位又来检查,为什么不能组团一起来呢?
这一烦恼,即将成为过去。市农业农村委将与市文旅局牵头,联动其他相关方面,形成促进民宿发展分工清单,进一步规范上海市乡村民宿经营管理,加强联动执法,减轻民宿经营主体负担。
这是“百村万户”大调研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聚焦沪郊农民所需、所求、所盼,市农业农村委已形成4万余字调研报告,梳理出10来项下阶段工作任务清单,通过出台政策文件、工作指南,以及跟踪监督等方式,将调研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
比如,受访者普遍认为上海乡村产业将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与活力,吸引更多主体进入。不过,受能力、资源、资金等制约,很多问题仅靠自身难以解决,不少经营者希望引入专业机构,在品牌打造、流量扶持等方面得到相应的支持。
任务清单提出,将引入与上海大都市乡村特色相匹配、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影响力和产业能级处于领先水平的涉农企业。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制度,将投资促进工作纳入市对区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实施挂图作战、定期调度,建立月度报表制度。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
针对远郊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的现状,将进一步加大综合帮扶力度,支持建设一批“造血”项目,完善和健全农村综合帮扶收益分配机制。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委班子成员、机关各处室、系统各事业单位分别联系一个村,以蹲点方式持续全面了解农业农村发展的真实情况和内在逻辑,为精准施策获取第一手资料。”冯志勇表示。(本报记者 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