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秋
《无名英雄背后的故事——三十余载亲历记》
之《将军情怀》(下)
我们尊称马文波夫人为金瑞英处长,对她的情况了解不多,这次看了马文波将军生平展,有关金处长的介绍,着实让我惊讶。原来金处长是个资深的老革命,出生于1918年,1935年才17岁就在上海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以私立“培德小学”任教为掩护,担负地下交通工作和从事工运、学运等活动。之后,奔赴延安,进入无线电这个特殊行业工作,1940年10月,与马文波在陕北结为革命伴侣。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根据地工作时,任处长。金处长就是那个时期人们对她的尊称延续到今天,金处长后来是在军方科技装备部顾问岗位离休的,是个副军级别的老革命。
1985年6月,金瑞英陪马文波第一次到宁德,在查证蔡威籍贯时认识了女画家潘玉珂,1986年金瑞英第二次到宁德又与潘玉珂见面叙谈,这之后两人互通书信长达20年,直至2005年两人同年逝世。
这是1986年纪念蔡威烈士牺牲50周年大会后北京嘉宾与蔡威亲属在宁德的合影, 前排左二为潘玉珂右一为金瑞英。
照片上前排是参会的蔡威老战友中顾委委员宋侃夫(左5)和夫人(左1)、中顾委委员肖全夫(左4)和夫人(左3)、总参某部副部长李永悌(右5)和夫人(右3)、总参某副部长胡正先(右4)、蔡威儿媳妇(右2),后排是蔡威孙子蔡述道(左5)、蔡述波(右2)以及孙女等。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在北京嘉宾下榻的闽东宾馆贵宾楼前。
1986年纪念蔡威烈士牺牲50周年大会时,我作为“联络员”,负责联络好北京参会嘉宾和开会等后勤工作。10月6日上午是纪念大会,潘玉珂婉言谢绝参加,下午是《蔡威年谱》和《蔡威传略》在闽东宾馆二楼会议室召开,潘玉珂参加会议了。当天下午会后拍摄了这张照片,潘玉珂是在蔡威老战友宋侃夫等人邀请下一起合影留念的。
金瑞英第一次到宁德,认识潘玉珂后就聊得很投缘。金瑞英第二次到宁德时,潘玉珂曾到过金瑞英的住宿房间长谈,是我引导潘玉珂去的,具体谈什么不知道。后来,就听说潘玉珂与金瑞英有书信往来。因为金瑞英在大会上报告了马文波的病情,这些潘玉珂是知道的,对潘玉珂的内心世界是有冲击的,一年前为查证蔡威的籍贯,马老将军与她细谈过蔡威,一年后重病卧床,委派夫人金瑞英远赴宁德参会,这种生死与共的战友情令潘玉珂感动。查证蔡威的籍贯就在宁德,是马文波生命历程中最后完成的一件“大事”,为宁德查证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无名英雄”,蔡威亲属要感谢他,宁德人民更要感谢他。对于潘玉珂而言,蔡威从上海与她一别,音讯全无,是马老将军完成了最后的查证工作,让她知晓了蔡威为新中国诞生而为之奋斗直至牺牲的光辉业绩,证实了她心中多年的猜想,找到答案,了却了心愿。从这个角度讲,潘玉珂要感谢蔡威的战友马文波。
因此,当蔡威老战友与蔡威亲属合影时,邀请潘玉珂一起参加,潘玉珂欣然同意,留下了这张意义非凡的合影照片。
我大概可以想象出,金瑞英和潘玉珂通信20年应该多是围绕着蔡威、马文波、北京、宁德等话题。这次从马文波生平馆中,我了解到金瑞英出生上海,从小在上海长大,而潘玉珂也在上海读书生活多年,我想上海也是她们通信的内容之一吧。马根海告诉过我,他母亲曾收到潘玉珂赠送的画,是四条屏的画。我的印象中,潘玉珂是很少赠送书画的,尤其是晚年,几乎没有听说过她给谁赠送过作品,可见她们两人的关系十分不一般。
蔡述波称马文波将军为爷爷,自然称马根海将军为叔叔。我曾经对蔡述波说过,“蔡威不是你的爷爷”,弄的蔡述波一脸茫然,我接着说“蔡威是我们大家的爷爷!”这时蔡述波才缓过神来,明白了我的心意。因此,我也跟着蔡述波称马根海为“马叔叔”,但公开场合还是称马将军。
3月30日,我们在蚌埠南动车站下车时,马根海夫妇已在出站口等我们了,马根海夫人余嘉宁告诉我,马根海重感冒已经三天了,医生建议休息,可马根海执意要来,说约好的事怎么能失约呢?余嘉宁说她跟着来是后勤保障。马根海的确是处在重感冒最难受的时间段,声音沙哑,戴着口罩,看得出一脸疲惫。我过意不去地说,您打个电话,家族里找个联系人和我对接即可。马根海说:“你们大老远来了,我是家乡与你们的重要承接点,我不来怎么行?天上下刀子也要来!何况一个感冒?”
3月31日晚,我们一行参加了马根海家族的聚会。怀远县马家长者居中,我则被安排在嘉宾的位置上,坐在长者右上座,我跟马根海说不对啊,这是家宴,我叫您“马叔叔”,按辈分我不能坐上座的。马根海说:“今天是家宴,虽然你是叫我叔叔,辈分不高,但你们是千里之外到我们家的嘉宾,应该坐上座。”我为自己能成为马家的一员而高兴,作为晚辈要敬长辈酒,作为嘉宾也要敬答谢的酒,所以破例喝了不少酒。
当晚,我梳理了与马根海将军认识的全过程。第一次认识马根海是2007年的7月,蔡威百年诞辰纪念,我和蔡述波一起去北京军方汇报,就是通过马根海的联络才顺利地与军方对接上。印象中的马根海有着标准的军人风范,言谈举止与马文波将军十分相像,我似乎感觉到一种不寻常的亲切感,我跟蔡述波称呼马根海为“马叔叔”。从那时起,我到北京,必找马叔叔,有困难请马叔叔帮助解决,有成绩也第一时间向马叔叔汇报。“马叔叔”把我当亲人,对蔡威的事,对宁德的事,倾注了全部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和帮忙。岁月流转,马根海从“马大校”变成“马将军”,仍一如既往,初心不改,这一切就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的脑海里闪过:
画面一:2007年宁德举办蔡威百年诞辰座谈会时,马根海(二排右四)与宁德地方干部和蔡威亲属在蔡威故居合影。
画面二:2008年7月1日,蔡威事迹展陈馆开馆,马根海和夫人余嘉宁在蔡威铜像前合影。
画面三:2014年5月1日,《蔡威传》(带密版)在宁德举办出版研讨会,马根海将军作为蔡威老战友后代代表在会上作了严谨而生动的发言。
马根海到宁德多少次,我有点记不清楚了,但有一次是我不会忘记的。我和蔡述波到北京请马根海到宁德参加一场重要活动,而马根海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右腿打上石膏。原来,军队机关篮球比赛,马根海起跳着地后脚根根腱断裂。我一看这情况,心想宁德的活动他是肯定参加不了的,拆石膏的时间没到,总不能拄着拐杖乘飞机到宁德。我只好说,好好休息,早日康复。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宁德活动那天,马根海来了,由他的夫人余嘉宁陪着来,腿上石膏未拆,是拄着拐杖来的,在蔡威故居高高的石阶上由他夫人和工作人员搀扶他一阶一阶上来的……参加活动的宁德市区领导和群众无不被这一情景深深打动,这一幕至今刻在我的脑海里。这就是马根海、马大校、马将军,我的马叔叔。所以,在蚌埠南动车站马根海说,天上下刀子他也要来,何况一场感冒,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马文波铜像的背后是1986年马文波将军应邀书赠怀远县政府的诗:“遥望荊涂山,念我桑梓地;中华腾飞日,怀远振兴时。”这首诗,寄托了马文波将军对生他养他的故土的深情祝福!
当踏上马老将军故乡这片红土地时,我就被这里的一切深深吸引住了。与福建省宁德蔡威家乡最大的区别是,宁德面海靠山,土地资源稀缺,而怀远县是辽阔的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几乎看不到山,时值春季,一望无际的绿色麦田,穿插着盛开的油菜黄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月31日下午,我们考察了蚌埠市正在动工修建的飞机场,选址就在怀远县境内,总投资22.9亿,于2024年底竣工,2025年通航,届时,将大大助力蚌埠市的经济发展,而怀远县则近水楼台先得月。蚌埠市辖四区三县,300多万人口,怀远县是个大县,常住人口近百万,但怀远县的经济正在发展中,前两年刚刚脱了全国特困县的帽子,还是个农业大县。仔细分析起来,怀远县的发展优势明显,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特别是优质的秸秆资源等;充足的人力资源;大量的土地资源,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水、陆、空立体式便捷的交通枢纽等等都为该县振兴提供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当然,加快工业化进程正是他们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因为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是加快发展的最佳途径,所谓的“无工不富”道理就在于此。自然,现代的工业产业,更加注重环保,注重高新科技,注重产业链和龙头企业带动等等。
4月1日上午,我们考察了万华禾香板业(怀远)有限责任公司 ,这家企业能落地怀远也是依托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用秸秆和树枝做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胶水,引进2亿多元人民币的全套德国设备压制人工合成板,特点是无甲醛含量,专供国内外知名家具产商。是一家高新材料的企业,在人工胶合板行业是一次新革命,产品供不应求。获2022年怀远县十佳企业,年产值6亿多,在县里排第三名。年产值6亿多就排到一个人口大县的前三企业,这也间接地反映了该县第二产业的短板。目前,怀远县的年产百亿产值的企业还没有,所以龙头企业带动,千亿万亿产业链对他们而言,正是努力的方向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蔡威、马文波等前辈的缘故,把福建宁德蕉城区和相隔千里的安徽蚌埠怀远县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蔡威研究会诚邀马文波将军生平馆的同志们多交流,来蕉城区多指导。同时,我也会持一份退休干部的心意,提供便利,协助联系,欢迎怀远县与蕉城区的经济联动,为两地英雄的家乡振兴经济而尽绵薄之力。史为今用,无名英雄蔡威、开国将军马文波等无数革命先辈流血牺牲,英勇奋斗,不就是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不就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吗?
4月1日中午,我们一行离开怀远县,前往蚌埠市乘坐回福州转宁德的动车,踏上了归程。在动车上,我独自一人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思绪万千……
我之所以调到靠窗的位置,是想独处一会儿,让自己的心静一静。可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浮现出马文波和马根海两代将军的画面,我清晰地记得马根海曾经跟我说过一件父亲的事:那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偶尔遇上难得的周末,马文波就会带上马根海驾车到京城的郊区去走一走,透透气,放松放松。一圈绕下来要两三个小时,此时的马文波就会告诉马根海,刚才一路上遇到车辆的车牌号,不是一部车,也不是十多部,而是几百部的车,这些车牌号,马文波都能如数家珍般一一报出。当然,有些车牌号马根海是不在意,但有些车牌号马根海是有印象的,与他父亲马文波的记忆是一样。当我惊讶时,马根海说,这是职业本能,也是强化训练的一种方式。我听到的,见到的和在资料上了解到的这父子两位将军有太多神奇的地方。由此,我又联想到蔡威,联想到这支隐形方面军,我常常为自己能有幸认识马家两代将军而感到自豪,因为无名英雄蔡威,我认识了以马文波将军为代表的蔡威战友们,认识了以马根海将军为代表的蔡威老战友的后代们,我深深地被两代将军的情感所打动,透过他们的身影我看到的是深深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传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文波不仅是我军隐蔽战线上一名重量级的将军,而且是新中国外交战线上一位参与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之一。跟随周恩来总理,参与和发起了著名的中国“乒乓外交”,在外交史上留下闪光的一页。同时,在推进我国外交队伍建设、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中成绩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