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大梦蕉城 >

探秘档案 | 《无名英雄背后的故事——三十余载亲历记》之《长征胜利君先逝》

2023-02-19 15:39:00 大梦蕉城
□ 陈国秋
蔡威事迹展陈馆里有两幅李永悌将军的题词,一幅是1985年在北京题写的,内容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另一幅是了解到蔡威的身世和回忆往事后有感而发于1986年题写的,内容是:“万贯家业不思承,投身革命为人民。繁华上海君勿念,一片丹心对党诚。川陕反围建奇功,枪林弹雨是英雄。雪山草地练壮志,一棵忠心映日红。长征胜利君先逝,而今常留思君梦。在世为人作豪杰,在天当是神中雄。”到宁德参加纪念蔡威烈士牺牲50周年大会上,现场献上并朗读了题词,获得一阵热烈的掌声,与会者无不被他怀念蔡威的深情所感动。

图片

李永悌(1916~2007)四川宣汉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曾任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二局报务员,军委二局研究员,晋鲁豫军区二局局长,中原军区二局局长等职。建国后,历任公安部第七局局长,军委中南技术局第二局长,总参三部局长兼局政治委员、副部长、顾问等职。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曾荣获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李永悌的字很漂亮,有几分像启功的字,离休后的李永悌跟启功学字,学得有模有样。

图片

 
图片

三过草地

蔡威事迹展陈馆里有一幅浮雕,内容是李永悌骑马过草地。浮雕边上有一段李永悌写的文字:“我们第二次过草地南下时,我的右脚趾头被划破,感染化脓,走路十分困难。如果不是蔡威同志在危难中向我伸出无私救助的双手,我就完了。”长征中有马骑可不是一般的人,蔡威的马,还是徐向前总指挥在川陕苏区时送给他的。蔡威很少骑,行军时多是用于驮电台等机器设备的,自己则经常走路行军。第二次过草地时,李永悌的脚受伤了,如果步行,草地里污水马上会感染到伤口,造成走路困难,到时很可能就走不出草地。

李永悌在回忆中写道:“我们第二次过草地南下时,我的右脚趾头被划破了,感染化脓,走路十分困难。从毛尔盖过去上打鼓山时,脚痛得实在走不动了。部队向前开进了,剩下最后的收容队也快过去了,这时,我掉在队伍的后头,内心的焦急苦楚使我不能自己,眼泪不知不觉涌出了眼帘。就在我极为难过的时刻,我没想到蔡威同志把他的马留给了我,并叫运输员同志拉着马等着我。我就这样骑着他的马,一直走到卓口基。他自己却坚持走路,一连走了好几天。”

图片

这是蔡威第二次过草地,时间为1935年的9月15日至19日。15日,张国焘以红军总政治部名义发布《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称这才是真正的进攻路线。随后,又命令左路军先头部队和右路军之第4军、第30军等分别从阿坝、包座南下,向大金川流域马塘、松岗、党坝一带集结,开始南下。这样,第4军、第30军的红军官兵就不得不第二次进入渺无人烟的草地南下。  

二次过草地,不时会看到第一次过草地时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尸体。他们有的手挽着手,胳膊挽着胳膊,一齐倒在地上;有的趴在地上,背上则背着另一个战友;有的牺牲之前仍保持着向前爬行的姿势,两手攥着泥土和青草,身旁有用手指挖出的长长沟痕;有的女战士抬着伤员一起牺牲,担架还压在她们的肩上……悲惨景象触目惊心。二过草地,使红军又付出了巨大牺牲,仅30军就由原来8个团变成了6个团。

蔡威第一次过草地是1935年8月,由于张国焘故意延宕阻挠,致使红军丧失了消灭胡宗南部、夺取松潘的有利战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只好决定红军改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草地北上。8月20日,蔡威接到跟随右路军过草地的命令。 

横亘在北进途中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历史上一直为松潘所辖,所以有“松潘草地”之称。那里既无道路,也无人烟,更无可食之物。草丛下叉河、曲流交错遍布,形成大片沼泽,稍有不慎陷入泥潭,就将遭受灭顶之灾。草地气候也是十分恶劣,雨雪冰雹来去无常。红军虽然在过草地前做了各方面准备,但由于连续鏖战,长途跋涉,人困马乏,物资奇缺,可谓是困难重重。经过一周艰苦跋涉,编入红军右路军的四方面军第4、第30军官兵于8月底前走出草地,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尽管条件恶劣,蔡威所带领的二局还肩负着时刻侦探敌军情报的重任。期间破译国民党嫡系部队胡宗南关于要把红军右路军压回草地的密电,在毛主席决策下,发起包座战役,以徐向前指挥的红30军和红4军,围点打援,大胜胡宗南所属的59师,突破封锁线,打开了北进甘南通道。

1936年7月初,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分为左、中、右三路纵队开始北上。这又是一次极其艰苦的行军,为此,那些已经两过草地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30军官兵不得不第三次穿越一望无际、满目苍凉、绵延数百里的大草地。李永悌在《帷幄深处》中这样写道:“7月初,开始第三次过草地。我们二局跟随总司令部离开甘孜东进,经东谷进入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过阿坝、嘎曲河,整整走了28天……” 

图片

根据前两次的经验,过草地之前,红军做了必要的物资准备,但这次比以往两次路程都远,仅中纵队从炉霍到上包座,行程就在750公里以上。他们再次面临过草地的行路难、御寒难、宿营难和饥饿等生死考验。这次过草地,由于途中粮食严重不足,大家以野菜、草根以至马皮、皮带充饥。红军总司令部照顾蔡威,出发时多给他一些青稞,当他看到运输队的战友饿得抬不动电台机器,就一把一把地将青稞抓出来,分给他们。蔡威肠胃不好,朱德还特地交代配发一些大米和白面给他,他吩咐炊事班掺到野菜里煮了和大家一起吃。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红二、红四方面军终于走出了草地,于8月上旬到达班佑、包座地区,可此时的蔡威已是脸色苍白,身体极度虚弱。近一个月的草地跋涉,饥饿、疲劳,毒水侵泡和毒虫叮咬,使他染上了病,经常发热、寒颤、腹痛,有时还恶心呕吐。尽管朱德总司令请来了红军总部医院院长傅连暲,但由于蔡威长期积劳成疾,透支了体力,他终于没能挺过这一关,于长征三大红军会师的前一个月牺牲在岷县。正如李永悌将军纪念蔡威的诗句:“长征胜利君先逝,而今常留思君梦。”

我走访过众多蔡威生前的老战友,包括李永悌将军,他们不约而同地讲到一个观点,如果不是三过草地的反复折腾,蔡威局长不会牺牲得那么早!

图片
 
 
图片

言传身教

1935年3月,过嘉陵江之前,李永悌从王子纲的电台调到蔡威的二局。刚报到,蔡威就交给他一项找电台的任务。即给他一张纸条说:“这是邓锡候军部电台的呼号和波长。”李永悌坐在机台前,头戴耳机,按照蔡威给的呼号和波长来回收搜。为了尽快找到邓锡候电台,一步都不敢离开机器,生怕错过敌台的联络。过了不长时间,一个信号突然出现了,正是邓锡候军部的电台呼号和波长,我赶紧跟了上去,紧紧跟踪这个电台,敌台调波长,我也跟着调波长,敌台发报,我就赶紧跟着抄。通过敌军部与各师的几次联络,我就把军与师以及师与师的呼号和波长都搞到手了,并且把他们之间的相互之间的发报都抄下来了。这在专业俗语里就叫“侦听”,是蔡威放手教我,也是我第一次完成了这个任务。
1935年4月的一天,我们到达茂州县城,紧跟岷江河的南面,蔡威当面给我下达了新任务:“李永悌,你放弃邓锡候电台,把刘文辉电台找出来。”李永悌以为还像上次一样,蔡威会给他刘文辉电台的呼号和波长,就问:“刘文辉电台的呼号和波长呢?”蔡威回答:“没有,你自己去找。〞这时,李永悌才明白没有掌握刘文辉的电台呼号和波长,因为此前没有正面交过手。李永悌只能大海捞针,去静听收搜了。他伏在机器前,手转旋钮,凝神静听从天空中飘来杂而乱的声音中,捕捞他所需要的那个信号。在太阳西斜的时候,李永悌听到一个电台正在发报,声音还很大,他就警惕地跟踪抄报,抄到电报结尾时,出现了“刘文辉”三个字的明码。李永悌赶忙抓住这部电台,将他与其他电台联系的情况一一掌握,记住呼号和波长。这是李永悌第一次完成了找寻电台的任务,蔡威表扬了他。

这两次任务的完成,让李永悌终生难忘,蔡威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6年,李永悌在天津解放军五十速成中学学文化时,老师要求他回忆过去印象深刻的人和事,然后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那时李永悌写了一篇回忆蔡威的文章,记叙了几个回忆小片段。老师说写得不错,还打了一个5分。当时为什么写蔡威呢?因为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而且这些事都是发生在长征时期最艰苦最困难的日子里,是我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的,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我始终难以忘怀。特别是蔡威局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那一幕幕的场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图片

 

 
图片

深沉哀思

1985年找到蔡威的家乡和亲人后,李永悌是6位共和国部长和将军联名给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徐向前元帅写信的其中一人,1986年北京军方纪念蔡威牺牲50周年和地方福建宁德纪念蔡威牺牲50周年的两场活动他都参加了。
我第一次见到李永悌将军是1985年11月28日,在北京南池子招待所的座谈会上。他是一位儒雅的将军,开场白就富有诗情画意。他说道:“蔡威同志离开我们已经近50个年头了,可漫长的岁月,并未能磨灭人们心头中他那崇高的形象。他的形象却愈加清晰高大。是的,他的青春壮丽,他的功勋卓著,他的为人正直,他的品德高尚。在他这样一位共产党员的身上。分明蕴藏着一座巨大的富矿,有待我们去开发,为党的群英谱增添闪光的一笔。在这里我愿意采撷到的几颗晶莹的宝石奉献于读者面前。以彰蔡威烈士的英德,并寄托我一位老战友的深沉哀思。”这很难想象到,当年参加红军时是一位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念过书,在红军这所大学里成长为一名儒将,也就在1985年,他有感于对蔡威的深沉哀思,他敬录了毛主席的诗句,寄托对他老领导蔡威局长的哀思。
图片
我第二次见到李永悌将军是在宁德,1986年他和夫人吕东秀一起参加宁德隆重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蔡威烈士牺牲50周年纪念大会”,他在大会上深情回忆了蔡威局长感人的几件事。
图片
第三次是2007年的2月到李永悌将军家去拜访他,那天我和蔡威孙子蔡述波还有军方的部办主任杨国才大校,我向李永悌将军汇报了蔡威烈士家乡筹备蔡威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和蔡威事迹展陈馆等工作。李永悌将军已是91岁高龄,他表示这是一件大好事,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并请杨国才主任转告军方蔡威生前所在单位要全力支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永悌将军是四川人,他的客厅摆放着普洱茶饼,造型优美,茶香阵阵,沁人心肺。李永悌将军的书法,李永悌夫人吕东秀的画,显得文化气息异浓厚。吕东秀到过宁德,知道李永悌对蔡威的情感,了解蔡威的事迹,她对杨国才主任真诚直爽地说:“军方无论怎样支持老前辈蔡威家乡,都不为过。蔡威为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那么早就牺牲了,难道我们为纪念他做点事尽点力不应该吗?〞事后,杨国才主任对我和蔡述波说,吕东秀说的对,说得好。这一年的10月25日,李永悌将军在北京逝世。
图片
每当我到蔡威事迹展陈馆看到李永悌将军的两幅题词,我就想起2007年2月到他家去拜访他们夫妇的场景,闻到普洱茶香,耳边回荡着将军夫妇那句话:“难道我们为纪念他做点事尽点力不应该吗?”
图片

手记:

2021年8月印发的文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将整合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根据红军长征历程和行军线路构建总体空间框架,加强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建设。同时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教育培训工程,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着力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呈现长征文化,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
我于2008年带队沿着蔡威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但由于蔡威的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几乎寻找不到任何有关蔡威留下的印记。我们凭着对蔡威和他所在的这支隐形方面军的熟悉,从外围资料突破,才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我们在川陕苏区的各个纪念遗址和纪念场所里,翻阅历史文献和保留下来的档案资料,终于找寻到蔡威所领导的二台、二局的少量珍贵电报原文,其中有九份关于红四方面军援助中央红军的四渡赤水的电文……
这次国家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实施后,我萌发了重走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的想法,看看规划中沿线15个省区市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其实,我的心中十分明白,既使是做大量的前期“功课”,要寻找有关蔡威的点点滴滴依旧困难,但我还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沿规划线路再次寻访,希望能穿越时空,依稀看到电台,看到蔡威工作的场景,寻找到这支隐形方面军的神秘轨迹……
我非常明白,再次的寻访注定是一种象征性的愿望,但我却固执的认为这种象征性十分重要且必要,我对下面这段话感受至深:“任何民族都要有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收获辉煌。”我以为无名英雄蔡威正是他们历尽苦难,才让我们收获辉煌的。
 
 
图片
 

精彩奉上!敬请期待!

《无名英雄背后的故事——三十余载亲历记》

之《把爷爷接回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