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走好闽东特色乡村振兴路
冬季闽东果飘香。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前岐镇的四季柚、福安市岳秀村的脐橙,果香四溢;屏南县龙潭村、四坪村、罗沙洋村等地的杮子,红彤彤挂在枝头,映衬着古村,引来一拨又一拨游客,品佳果、赏风景,流连忘返。
近年来,宁德牢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嘱托,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一条产业引领、以城带乡、文化赋能、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之路。下一步,宁德将努力走好闽东特色路、建设全国样板区,着力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蕉城区三都海域新型塑胶环保渔排
产业引领,铺就“致富路”
宁德是中国大黄鱼之都,大黄鱼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近年来,宁德把发展大黄鱼产业作为推动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抓,向上深化养殖链,向下拓展加工链,提质增效、打响品牌,串联起百亿元规模全产业链。
2018年以来,宁德全力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立足全面清,聚焦规范养,突出长效管,修复海洋生态环境,重建海上养殖秩序,大黄鱼养殖效益逐年攀升。2021年,宁德大黄鱼产量19.1万吨,产值达69.18亿元。
宁德以渔促旅、以旅兴渔,建成霞浦七星渔排、福鼎“海之梦”、福安宁海村“蓝海渔歌”海上渔旅融合示范点,加速渔业旅游融合发展。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宁德坚持产业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壮大,构建形成“一县一业”产业格局,实现9个县(市、区)特色农业产业全覆盖。蕉城大黄鱼、古田食用菌、福鼎白茶、福安葡萄、霞浦海参和海带、柘荣太子参、周宁高山花卉、寿宁高山茶、屏南高山蔬菜,各有特色、各显优势。其中,银耳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白茶产量占全国的58%,福安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基地。
2021年,宁德“8+1”农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3.96亿元,同比增长5.3%,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全省首位。
大黄鱼收货
以城带乡,走好“共富路”
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宁德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动政策、人才、资金等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集聚,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政策实。宁德相继出台《关于支持少数民族乡村振兴的五条措施》《关于支持老区基点行政村乡村振兴的七条措施》等,并研究制定支持海岛村发展的若干措施,将各类优质资源导入农村,努力做到乡村振兴路上“一个不少、一个不落”。
人才兴。宁德制定出台《宁德市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产业人才保障专项规划(2018—2022年)》《“十百千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常态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推动人才奔赴乡村振兴一线。
资金活。宁德完善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机制,2021年投入乡村振兴各项资金46.9亿元,通过PPP项目引入社会资本71.6亿元。建成全省首个农村生产要素流转服务中心,渔排养殖贷、海参白茶仓单质押贷款、茶园抵押贷款、古屋贷等立足农村生产要素融资流转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2021年末,全市农村生产要素融资余额达69.9亿元。
霞浦柏洋,葡萄采摘上市
文化赋能,乡村添底蕴
龙潭的变化,得益于文化赋能。文创团队入驻后,一方面修复古村,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复办村小学,让村庄重现生机,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更有一些外来“新村民”租赁老宅,进行修复、改造、安家,让他乡成故乡。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宁德持续涵养文明乡风,坚持保护挖掘闽东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茶文化、海洋文化等,深入实施“十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打造乡村特色民俗文化品牌,着力建设文化底蕴深厚的魅力乡村。同时,创新文化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与乡村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培育地方特色品牌,带动新兴文化产业快速成长、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已形成以福安“数字+文创”、福鼎“白茶+文旅”、霞浦“摄影+民宿”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吸引人才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注入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添底蕴,更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建我家乡”的氛围在宁德日益浓厚。周宁县深耕鲤鱼溪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周宁有鲤”公共品牌,高山云雾茶、马铃薯等一批优质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发挥农业带头人在助推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霞浦县依托独特的海洋诗歌文化,带动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11月底,霞浦县举办首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暨新时代海洋诗歌论坛。
立足山海特色资源,宁德以打造100个“金牌旅游村”为着力点,坚持“一体统筹、协作推动”,不断创新乡村旅游的融资模式、建设模式、发展模式,积极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标杆品牌,助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走好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屏南厦地古村,稻香里游人赏秋
生态宜居,建设新家园
近年来,靴岭尾村坚持在乡村风貌塑形上下功夫,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展开行动,形成家家户户菜园花园化、座座院落景观化的“数亩花园半菜园”风景,村庄品位持续提升。
宁德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幅幅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铺展。
提升生态颜值。全力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等。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森林覆盖率达69.98%,重点流域优良水质、县级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实现入海排口排查、监测、溯源全覆盖。
提升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金牌旅游村”建设、“两高一线”整治等,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从内到外提升乡村颜值。全市“绿盈乡村”数量累计占比84.7%,全市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9.3%。
加快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农村交通、供水、电网、物流、信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一批休闲广场、口袋公园、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设施,2018年至2021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362公里,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96%、自来水普及率88.4%。